2025年7月1日星期二

Gavin Wood:技术好必须赢!JAM 是 Web3 的“全新 PC”,一切刚刚开始!

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我们能不能不只做出妥协,而是找到方向?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图片

在加密世界,技术好真的能赢吗?这是一个老问题,却从未如此紧迫。


在这场由技术理想主义者与市场现实主义者共同参与的漫长博弈中,Gavin Wood ——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 创始人、Solidity 语言设计者——始终扮演着那个"相信技术本身应该具备胜出力量"的人。


但当 meme 币涨停、代币市值主导叙事,以太坊主链被 L2 挤压得喘不过气时,这位"系统架构师"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技术进步是否还能转化为生态胜利?


在与 Kevin Follonier 的对谈的第四部分中,Gavin 全程保持着罕见的坦率与思辨。他谈到了他对 "fart coin" 的理解与担忧,对平行链是否"成功"的定义,对 JAM 的重新定位,以及他对以太坊 L2 路线"彻底失败"的激烈批评——不仅是路线本身的问题,更是被利益集团左右的系统性迷失。


这是一次充满洞察的技术对话,也是一封写给行业的"清醒信":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我们能不能不只做出妥协,而是找到方向?



图片



好技术必须赢吗?


Kevin:你以前说过你不想去"推销某个代币"。那我想请教一下你对技术和市场之间关系的看法。比如,VHS 和 Betamax 之间的战争,是消费电子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虽然 Betamax 由索尼开发,视频和音频质量都更好,但最终 VHS 胜出,因为它拥有更长的录制时间、更低的生产成本,并且被更多的影视公司和租赁店采纳。可以说,虽然 VHS 的技术不如 Betamax,但由于更好的营销和分发策略最终占了上风。而你一贯坚持一个理念,就是"好技术必须赢"。那么问题来了,在加密领域,是否存在"技术最好但没有胜出"的可能?为什么?


Gavin不会!我想通过你提出的这个例子进行解释。


首先,这个案例其实有点问题。你说 Betamax 的技术"更好",但它只是"更复杂",不是"更好"。而 VHS 确实有一些实际的优势,比如录制时间更长、生产更便宜 —— 这些都是好技术应该提供的东西。


所以,真正好的技术不等于复杂或高级的技术,而是能满足需求、提供价值的技术。Betamax 虽然更复杂,但没能帮助产品实现目标。


第二点是 VHS 最终还是被 DVD 取代了。DVD 的技术显然是更好的,不是说"因为 VHS 用户多,我们就永远不换了"。一旦技术的差距大到值得升级,用户就会选择升级。这种情况在电脑领域也非常普遍 —— 从 8 位电脑(比如 Commodore 64)升级到 16 位(Amiga 500),再到 32 位、64 位……这种升级不是一代人只换一次,而是随时在发生。


当然,也确实存在那种某种产品先发制人,抢占市场份额,导致后来者被边缘化的情况,但也有反例,比如游戏主机领域,Sega 抢先发布了 Dreamcast,想赶在 Sony PlayStation 前抢占市场,结果 PlayStation 凭借更好的产品和技术彻底打败了 Dreamcast,让 Sega 退出了硬件市场。


第三点我要讲的是"营销"本身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我以前上过商学院,虽然成绩不太好哈哈,但学过一点营销的基本理论。营销通常包含三个 P:价格(Price)、产品(Product)、推广(Promotion)。而在加密圈,人们常常把"营销"简单等同于"推广"。而我对"推广"其实没那么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我不太懂推广。这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 —— 要真正理解你的目标用户、怎么和他们沟通,这真的很难。


所以我更专注在价格和产品上。这两项很多时候是技术推动的 —— 技术可以带来更低的成本、更强的功能。例如在 Polkadot 里,我们通过技术实现了平行链,这样可以同时保证高安全性和高吞吐量,而且不会受到网络上其他链拥堵的影响,这是非常难做到的。


对比来看,比如在 Solana 上,如果某个美国名人发行一个迷因币,会导致整个网络卡住,其他操作都做不了。以前在以太坊上发 1C0 也一样,你得小心选时间,如果和别的项目撞时间了,可能直接就失败了。


做产品的时候,确实需要做一些权衡 —— 到底是优先考虑价格,还是优先考虑功能?有时候你会判断错,因为你不知道两三年之后市场会怎么发展,而有些技术方向又需要投入很久才能出成果。


但我通常认为,保持灵活是最好的方式。而且你要清楚自己擅长什么,聚焦去解决那些别人做不到、但你能做的难题。因为这些问题迟早都要解决,只要你能解决,就一定能衍生出一堆产品方向。


就像我们做 Polkadot 的平行链系统,这个本身不一定是个完美的"产品",但它是一个赋能技术,可以让很多未来的产品成为可能。


我打个比方 —— 最早的时候,激光技术几乎没有消费用途。直到 80 年代,Philips 做出了 CD(光盘),这才成了一项关键技术。后来,只是稍微改进了一点,比如换个激光颜色、改下盘的大小,就能做出 DVD、Blu-ray、Super Audio CD……甚至更早还有个很奇怪的激光影碟,长得像黑胶唱片,但放的是 MPEG1 视频。这些产品背后的核心技术,其实是一样的:一个激光打在金属盘上,通过读"有没有洞"来判断信息。这项技术一旦解决了,就可以不断复用,做出很多产品。


这就是我们做 Polkadot 的思路!我们已经解决了最难的那一部分(就像做出了 CD),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小幅调整技术,推出各种强大的产品。但如果这项底层技术不先被发明出来,那些产品也没法做。


当然,美国这边有另一种思维方式,特别是硅谷 —— 更偏"渐进式",就是以需求为驱动。比如,如果现在大家想要"狗狗版的 Facebook",那就去做一个,不管它是否对人类有多大价值,也不管它明年会不会被淘汰。就是满足用户"现在"想要什么,哪怕是"快乐剂"(SOMA)式的产品也无所谓 —— 反正能变现。


这没错,但这不是我追求的东西。如果我的工作只是不断去做"接下来 12 个月大家要什么产品"的话,我早就退出这个行业了。



fart coin 的流动性,是这个绝望世界的心理避难所


Kevin:你刚提到"狗狗 Facebook",你之前也说过类似"下一代人可能会把财富储存在比特币里,或者某个狗屁 meme 币里"。那如果你可以选择 100 次,会不会有一次,你会理解为什么"fart coin"会拥有真正、持久的货币价值?因为在互联网世界里,"有趣"和"蠢"往往能吸引注意力,而注意力会带来流动性。


Gavin:我觉得"有趣"这件事确实很重要。我不太确定"蠢"是不是那么重要,但我确实能理解"有趣"里其实包含了一部分"搞怪"或者"傻气"。尤其是在我们这个越来越糟糕的世界里,这种搞怪反而成了某种心理逃避的方式。


你看看周围,到处都是绝望、黑暗、恶意和仇恨,这些几乎已经成了常态。在上世纪 90 年代,比如我所处的社会,那时候从柏林墙倒塌、铁幕解体开始,我们一度看到了希望,很多人得到了自由,而且相对是非暴力的。但那种希望现在已经不见了,这是代际之间的巨大落差。


我们今天面对的世界,是一种没什么希望、普遍认命的状态。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大家需要一些搞怪和有趣的东西来逃避现实。但我不认为,这能作为一个全球金融体系的理性基础。或许市场目前对此不以为然,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这种趋势反而是在说明社会正在脱离现实,这是个不祥的征兆。


当然,我能理解这种情绪,我也试着理性地看待它。但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些启发性的东西:那就是你的产品一定要让人容易接触、容易上手,要好玩,要能贴近用户的感受层级


我们在做 Polkadot 的应用时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做"个体性"和"身份验证"相关的应用(proof of personhood)时,我们特别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我们或许能通过这些东西,反过来"教育"那些 meme 币玩家几招。


图片



以太坊被迫成为 rollup 平台,而 Polkadot 则是为它而生


Kevin:你喜欢谈技术,那我们就来聊聊技术。你是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也是 Solidity 语言和以太坊虚拟机的创造者,还是 Polkadot 的创始人。你应该是这个领域最适合回答我问题的人之一。以太坊现在有 Layer2 和 rollup,而这些东西让整个以太坊生态陷入了一种"存在主义危机",因为这些 L2 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从以太坊的 L1 抽取价值。而 Polkadot 1.0 时代的核心是"平行链"。那么,Polkadot 的"平行链"和以太坊的 Layer 2 是同一个东西吗?


Gavin:我们现在确实在尝试统一术语,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准确地理解 Polkadot。因为"平行链"这个词逐渐演变为一种只在 Polkadot 这种特定语境中才被理解的术语,不利于向更广泛的受众传达其真正含义,而 Polkadot 在整个行业中的影响范围仍然相对有限。


所以技术上讲,它们实现方式不同,理念上也有很大差异它们背后的意图是不一样的。


Polkadot 诞生的初衷,就是为了去"承载"这些 rollup、这些 L2,你可以说它的设计目标之一就是为这些 L2 提供服务。可以说,平行链就是 Polkadot 的产品核心。Polkadot 的定位就是:我不是做 L1 的智能合约链,我是做"承载链"的链。而 JAM(Polkadot 的新版本)会不太一样,它的协议规范里压根不提"平行链"。所以 JAM 的产品定位其实和 Polkadot 不一样,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独立项目来做的原因之一。


反观以太坊,以太坊的 L2 之所以从 L1 抽走价值,是因为以太坊本身并不是为了做一个纯粹的 rollup 承载平台设计的,它是一个智能合约平台,什么都有:DEX、NFT、甚至各种 Meme 币。当你把这些内容搬到 L2 上时,其实是削弱了以太坊本来的产品定位。并且以太坊本身也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当 rollup 承载链的东西。比如我上次看的时候,如果所有 L2 都是 ZK rollup,那以太坊当前的 gas 模型下,大概最多只能支持 40 到 45 条 rollup。这还是不包含数据可用性(data availability)的情况下 —— 它只是负责验证计算是否正确,不负责数据的存储和广播。


而 Polkadot 从一开始就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了 —— 我们早就看到这种问题在以太坊生态里会发生。所以 Polkadot 的产品愿景,就是要把 rollup 主链这件事做得比以太坊更好,而我认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


当然,以太坊有几个天然优势:


• 先发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

• 市值更大,市场影响力更强;

• 以太坊 L1 本身就能部署智能合约,但 Polkadot 没有自己的智能合约链。


这第三点我们也在补上 —— Polkadot Hub 就是我们打造的一个原生智能合约环境,而且运行非常快。


Solana 很早就看明白这点 —— 别搞 rollup,Polkadot 已经在搞了,我们只要死磕智能合约就行了,它的策略很简单:"我们比以太坊快 10 倍,把合约项目都迁过来!"然后搞大宣传,这个方法短期内确实有效,但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


因为从根本上讲,计算必须是"横向扩展"(scale out)而不是"纵向增强"(scale up)。这是唯一的出路。


最后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 —— Polkadot 自己有专门设计的中继链(relay chain),所以它在平行链之间传递消息这件事上做得非常高效。而以太坊没有这个功能,因为它本来不是 rollup 承载平台,只是后来"被迫"成了。这使得以太坊的 L2 都变成了"信息孤岛",相互之间难以通信,也就导致了更多的价值抽离:一旦进了某个 L2,就出不去了。在 Polkadot 上,假设你把 DOT 放到 Acala,立刻就能转到 Moonbeam,流动性几乎是即时的。这是非常关键的差异。


图片



平行链的成功更像一种巴菲特式的成功


Kevin:所以你是说你早早预见到了以太坊在 Layer 2 上的困境,然后提出了 parachains 这个概念。那么你觉得 parachains 这个模式算成功吗?


Gavin我认为 parachains 作为一个产品,在市场上是有明显价值的。很多团队是真的愿意为它买单。我还知道,有些项目被其他公链开出大额支票游说,希望它们迁移过去,但这些项目拒绝了,因为他们认为只有 Polkadot 能满足他们的技术需求。这说明他们在乎的不只是钱,还有平台本身能否实现他们的目标。


当然,也有很多进入加密领域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只是想赚快钱,三千万美金砸过来就签了。这种现象在行业里也很常见,但我觉得有点病态。而我们在 Polkadot 并不是这样玩的。我们更多是坚持技术路线,想吸引真正需要 Polkadot 技术的人来建设。


如果你要发 meme 币,你根本不需要用 Polkadot,对吧?你在别的平台上发,问题也不大。我们更关注的是那些做真正有用事情的项目。


我认为 parachains 这个产品是成功的,虽然不是"放个 fart coin 就涨十倍"那种成功,是像巴菲特说的那种 —— 有实实在在用途的成功


我不想看到空洞无物的东西。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打造空洞无物的东西。我不介意人们在我的平台上打造这类东西,但这不是我设计系统的初衷。对吧?


平行链能够做有用的事情,比如 Frequency 在做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图谱,Mythos 在做游戏内资产的所有权,这些都是实际可以替代中心化服务的应用。虽然游戏领域可能还是娱乐偏多,但它已经是个成熟产业了,值得认真对待。


所以我觉得 parachains 产品在"实用性"层面是成功的,虽然不像狗狗币、fart coin 那种"成功",但它是那种沃伦·巴菲特意义上的成功 —— 有用、扎实、能落地。



多核弹性扩容上线在即,DOT 将迎来真正的实用性转折点


Kevin:那你觉得有没有比 parachain 模式更好的替代方案?


Gavin:其实有些项目就适合跑在自己的链上,不太需要跟其他系统频繁交互。它们有自己的业务逻辑,自己的节奏。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给它一条专属 parachain,你可以给它分配一个核心、半个核心,甚至十二个核心,取决于它的吞吐量需求。Polkadot 是可以做到这点的,我们也正在做这个方向的产品,比如我们称之为"多核弹性扩展"或者"固定因子扩展"等,有好几个名字。


但核心概念就是:让你的链运行得更快,处理更多交易,当你需要更多算力时,付费购买额外的核心


这个能力的实现也标志着 Polkadot 2.0 的完成。它会对 DOT 的代币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 DOT 的最大效用其实是在用于支付平行链插槽上。质押、治理虽然重要,但更多是内循环,而平行链是有明确外部效用的。目前的限制在于,我们只有大概 45 个核心资源,也只有 45 条 parachain,每条只能用一个核心。因为技术还没升级,导致供需关系刚好对等,价格自也会趋于零。因为买家只有 45 个,供给也是 45 个,需求不弹性,所以价格不会动。但等到技术上线,需求就能放大。我们已经知道有些链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多个核心,以获得更快的交易处理速度和更低的 gas 成本。


问题只是技术还没上线,一旦我们升级完成,就能支持一条链用 10 个核心。按理说就是付 10 倍的钱——不过价格不一定真的是 10 倍,因为虽然需求放开了,供给还是固定的。这会极大地改变 DOT 的经济模型,带来一场有趣的转折。


Kevin:什么时候能实现?


Gavin:呃,我不太确定,大概一两个月内?也许是夏末初秋,总之快了。相关技术已经在 Westend(测试网)上线了,我记得现在正在 Kusama 上部署,一旦 Kusama 跑得顺利,就会迁移到 Polkadot 主网。我上个月还用差不多的语气说"大概一两个月",所以真的快了。不过这不是我负责的领域,具体情况我也不好多说。你可以关注 Fellowship 的月度会议,那里每月都有更新。


JAM 有点不一样,JAM 没有平行链。对 JAM 来说,它的产品可以看作是把"平行链产品"这层包装剥离掉后的版本。它是一种更加原始的产品 —— 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没有那么精细、也没那么具体,但因此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比如我们上个月就做了一个"Doom 演示",也就是在链上运行任意代码,不只是区块链代码,甚至可以跑一个 PC 可执行程序,比如在链上运行 Windows,这很疯狂,也非常有趣。对开发者来说会有很多新玩法可以探索。



JAM 是 Web3 的"全新 PC",一切可能刚刚开始


Kevin:你现在在开发 JAM 。我们上次简单聊过一次,这次能不能再用不带术语的方式介绍一下 JAM ?


Gavin:呃,不太行。JAM 本身不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它不像 "fart coin" 那种给用户玩的东西。要解释的话,JAM 有点像把 Polkadot 的底层技术,跟 Ethereum 的那种智能合约机制融合起来。是更开放、更易于接入的环境。


Kevin:你说的"更易于接入"是什么意思?是说不同背景、不同语言的开发者都能来开发?


Gavin:也不是语言的事。Ethereum 当初之所以"易于接入",是因为它的门槛低:你可以直接发交易,不用花太多钱,也能部署智能合约,合约部署后就一直待在那儿,即使一年后你回来还能跟它互动。而做 parachain 就没那么容易,虽然我们已经降低了技术门槛,但还是需要一个团队、持续的技术投入。


JAM 想要做的,就是保留 Polkadot 的强大性能,但提供类似 Ethereum 的简单使用体验。你不用再搭一整条链,只需要部署代码,就能运行。JAM 在设计上比 Ethereum 更强大,虽然我不想讲太多技术细节,但从基本层面来讲,它基于 Polkadot 技术,但使用或交互方式更像以太坊,它具备 Polkadot 所有的功能和优势,但可以说它比 Polkadot 强 8 到 60 倍,比 Ethereum 更是强了不止一两个数量级,可能达到上万倍的差距。


为什么呢?既然大家都只想发行"fart coin",为什么还要费力气把它做得这么强大呢?因为如果你提供的是一个很弱的系统,人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是那些很水的项目。系统的能力决定了用户会做什么事。以太坊没那么糟糕,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它有一定的灵活性,在用途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比比特币强。


那么在比特币上能看到什么呢?大家除了用它来存 BTC 之外,早期最多搞些彩色币、NFT、多签这些基础功能。理论上可以做更多,但它太难用了,没人想在上面折腾,它不是为此设计的,然后 Ethereum 出现了,它更灵活,于是人们搞出 NFT、DEX 等新玩法。但即便是 Ethereum,其实你真数数有价值的用例,也就十个手指能数完,原因是它还是不够强。计算力有限,Gas 上限低,所以很多人就把主要逻辑放到链下,比如用 Eigenlayer 等 L2,Ethereum 本身就成了个验证工具,连"干活"都不是它干的。这样对 Ethereum 来说其实不一定是好事。最近 Ethereum 社区也开始反思:我们真的希望所有价值都跑到不使用 ETH 的 L2 上吗?


而 JAM 就是想把所有逻辑拉回 L1,把真正的业务逻辑都部署在主链上,同时又具备超强的可扩展性。这会解锁很多在 Ethereum 上压根无法实现的用例。这些场景在比特币上同样难以想象,但以太坊好歹实现了一部分,对吧?


Kevin:你能举个例子吗?


Gav:嗯……比如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你不能在比特币上搞一个现代 DEX,对吧?但以太坊就可以,那 JAM 能做什么呢?这有点难解释,因为要等系统真的跑起来,人们玩一玩才知道它能实现什么。但打个"疯狂一点"的比方吧:你可以在 JAM 上运行一个完整的 Linux 操作系统。对,直接跑 Linux,在链上。这意味着什么?我也不知道,但这听起来就很疯狂,而且它真的可以做到,因为 JAM 的计算力足够强。


我们还演示过一个有趣的例子:在链上运行《毁灭战士(DOOM)》。游戏的计算逻辑、数据状态全部在链上进行处理,而且它还能实时输出未压缩的视频帧,让你实时观看游戏过程。延迟肯定是有一些的,但播放的流畅度已经足够让人用肉眼观看。重要的是:这个演示只用了 JAM 系统的一小部分算力。想想它背后的可能性吧。



我想这可能会在游戏领域引发一些很有意思的变化,比如结合游戏机制和链上的经济激励信号,可能会引发一些有趣的新玩法。也许会出现一个专门的 L2 来帮助处理一些实时交互的场景,比如射击游戏或者竞技游戏这类对毫秒延迟要求很高的游戏。


但像卡牌游戏、策略类游戏,例如《卡坦岛》(Settlers of Catan)这种,你并不需要那么低的延迟,所以我认为,想象加密和游戏结合的未来会很有意思。也许你确实需要一个功能极其强大的系统,才能真正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我现在也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一点:JAM 是一个"完全不同级别"的计算平台。


就像你过去在 Amiga500 上玩 16 位老电脑游戏,突然有人给了你一台全新的 PC —— 它是 32 位的,有 10 倍内存,有硬盘,有浮点运算单元,和之前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机器。你可能还不知道你能在这个新电脑上做什么,但你知道,你能做的事情一定远比原来多得多。



JAM 是否真的"对 DOT 有利"?


Kevin:你之前提到,Polkadot 社区有人在问 JAM 会不会有自己的代币。那 JAM 对于 Polkadot 生态和 DOT 代币来说,是好事吗?


Gavin:这个嘛,我本来是希望能斩钉截铁地说"绝对是好事",但现实是,我看了看以太坊的情况,就有点不确定了。比如,以太坊搞 ETH2.0,推进所谓的"原生 Rollup",提升主链吞吐能力,按理说这是好事,但你看市场反应 —— ETH 的价格根本没涨,反而还跌了。


Kevin:当时几乎就是 ETH/BTC 汇率的顶峰吧?


Gavin:对啊。所以我现在也说不准它是不是好事。按我自己的理解,JAM 至少证明了 Polkadot 的技术领导团队是有能力、有远见的,也确实在打造一个非常强的产品,而且不久后就能落地。按这个角度讲,我觉得 JAM 对 Polkadot 是很好的。但,可能是我和市场脱节了吧哈哈。



L2 是错误的方向,以太坊的路线被投资人绑架了


Kevin:你挺诚实的,这点很重要。那么你觉得,以太坊的 L2 路线失败了吗?为什么?


Gavin毫无疑问,失败了。这个路线本身就很糟糕,因为它没有任何清晰的理念或理论支持。它只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是对某些大项目的妥协,这些项目害怕如果以太坊主链本身足够强大,L2 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思想上的病毒,不幸地植入了以太坊的领导层。


这种决定没有逻辑、没有远见,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我简直不敢相信以太坊社区里那么多聪明人会没看到这个问题?我只能把它理解为政治博弈的结果 —— 一些掌握话语权的 L2 阵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游说、施压。否则我真的无法理解,最近似乎有人意识到,也许不该这样。


Kevin:所以你是说,那些 L2 阵营投入了多年的时间和巨额资金,有足够的力量来主导甚至操控整个方向?


Gavin:对,我只能这么解释。而且我也和一些在以太坊生态里深耕的人聊过,他们也有类似的看法。你要知道那些头部的 L2 项目(比如 MATIC),他们自己也有代币,而这些代币背后有投资人,投资人更关心的是自己投资的代币表现,而不是以太坊整体生态的健康。所以这些人不需要、也不会像以太坊原教旨主义者那样,手里拿着比 MATIC 更多的 ETH —— 他们关注的是自己项目的成功,这很现实。这个行业本身就很残酷,各家只会为自己的利益奔走。


所以以太坊的领导层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一个持有不少 ETH 的人,我真心希望他们能调整方向。我觉得他们可能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并慢慢转变,但这个弯绕得确实太远,太久了。从我个人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大错误。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MxSIFyXwo


  • PolkaWorld Telegram 群:

    https://t.me/+z7BUktDraU1mNWE1

  • PolkaWorld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PolkaWorld

  • PolkaWorld Twitter:

    @polkaworld_org


图片

更多内容


Polana:在 JAM 上重启 Solana 智能合约生态!

波卡周报 | 最新 Polkadot 核心价格近 3 万美金!DOT ETF 的审查期延至 7 月 26 日!

不是概念,是落地!Mandala 如何一步步将 Polkadot 带进印尼政府!


图片

关注 PolkaWorld

发现 Web 3.0 时代新机遇


点个 "在看" 再走吧!

6月总结:空投+竞赛收益21000+,坚持终于等到回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期待我们躬身入局,愿每位老铁都能在Web3中收获满满空投大毛哦!

前言--------------------------------------


Web3撸空投是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一种方式。它主打一个以小搏大,风险小,收益高,花少量的 gas 费去博取非对称收益的机会。是从 0 到 1 的较好起点。对于 Web3 撸空投的特点,总结就是:高耗时、低成本、投入产出比高。



往期文章推荐:


5月总结:有人月入10W,有人还在观望, 执行力,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

1月总结:撸空投收益2000+

等了半个月的B3空投发下来了,小赚1000+

意外之喜,喜获一份猪脚饭

开哥社群招募及新人入群学习指南、其它问题解答(6.01版)




6月总结:空投+竞赛收益21000+,坚持终于等到回报



一、空投+其它收益 21000+


1、安安空投

6月份安安收益有2方面,一是空投的,另一个竞赛奖励

空投收益:6-2收益600+、6-5收益900+、6-11收益560+、6-16收益440+、6-17收益2300+、6-18收益400+、6-19收益350+、6-20收益1100+、6-22收益300+、6-23收益800+、6-24收益1150+,6-25收益400+、6-26收益680+、6-28/29收益480+,总收益:10460

BY空投:一个号,收益700+

交易奖励:S链有9个收益3500+、SUI链11个收益4500+、其它链一起6个收益2300+,总收益:10300

未发下来的奖励:有7个,大概2200+,到时发下来再算到7月收益里面

空投/打新+交易奖励总收益 21460+,(目前所以收益都没有算磨损)中间大概有10多天分不够没领到,这个月比上月多的原因是,2个小号都参与领空投,再加上5月参加竞赛的奖励都是6月才发下来的

这个月下半旬,很多同学辞职没刷分了,结果空投分降下来不少,几次都是170也能领,估计后续如果分低毛又大的话,很多同学会再次入职,我觉得刷分虽然赚不了大的,但细水长流还是可以的,几个号赚份工资问题不大

竞赛太卷了:这几次竞赛卷上天了,后面用一个号试下水,如果继续这样卷就放弃了,量太大就没意义了

错过的机会:26号的空投提前知道是大毛,结果前面为了领空投,把分都用完了,只能弟二天吃二档,大概少赚了1000+以上,后续要保留一个号攒分,有大毛好能领

2、公众号流量主收益200+,这个月下半旬人气急速下降,咋说呢,只要大饼一回调、安安空投收益减少,人气就会少很多,但不管咋说,日记还是要每天写,当做每天必做的工作执行

3、基金套利总共收益大概在300+左右,后面一有溢价继续做

6月总收益:空投收益10460+、BY收益700+、竞赛收益10300、加上公众号流量主200+、加基金套利300+,总收益:21960+


二、6月做的任务

6月做了virtual打新、链上种田........等,整个6月主要做安安活动+竞赛,估计7月还是以安安活动为主.......


三、日记,基本每天写一篇

标红的是实用技巧和干货,可以优先看哈

空投收益最大化,3招教你吃透Alpha红利

又是600+,撸空投还是需要点耐心和坚持

人一旦专注,赚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竞赛奖励发了200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又是2000+,为何大毛总与我擦肩而过?

下周两天3空投,一鱼3吃要如何准备

又空投500+|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周日空投500+,可惜80%的人领不了

周二有大毛,没时间写文了

6天没领到空投了,后续该何去何从

收益5000+!撸空投迎来了高光时刻

打新收益一把28000+,服

刷分空投要求再破新高,卷上天了

懂得灵活变通,才能超过90%的撸毛人

撸毛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有机会1鱼3吃

收益3200+,1鱼3吃成功

等到花会都谢了

鸡肋行情,做好3件事就好了

收益800+,拼手速的时候到了

空投1100+,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苦等了半年的掌纹要空投了,没认证的速度

1天领3空投,有点意思了

空投1400+|链上打新获得积分的4种方法

收益1300+,每天有空投领也挺好

距离新人跑步进场,只差1次大毛

撸空投竟亏损2W刀!掌握这3个小技巧,让你跟亏损说再见

不确定性才是撸空投的机会

鸡肋空投



四、7月计划

1、坚持每天写撸毛、刷分日记,记录是成长蕞快的方式

2、刷分继续,竞赛要边做边看,太卷就不刷了,不卷再做

3、virtual打新,上次趁回调又进了点去质押,不过分每天没增加多少,估计是参与的人多了

4、下一步计划开港卡(时间待定),参与美股打新(专做跟B圈相关的),因为圈内现在山寨太多了,估计有几十万以上,机会比之前少了,而美股已跟B圈链接,上市门槛高,估计后面会有非常多的机会,很有可能是下一个3-5年的红利窗口

以上,和大家共勉图片


2025计划先看这7本书(蕞近行情比较淡,人气较低,刚好可以静下心来看下书)

理解穷的本质,看:贫穷的本质(已看)

定投方面,看:定投改变命运(已看)

攒钱方面,看:拿铁因素(已看)现金为王(已看)投资的常识(看)、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在看)

Web3行业,看:从零开始读懂Web3(已看)

今天就写到这吧~~~~~~~~~~~~~~~~~~

以上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图片

Gavin Wood:技术好必须赢!JAM 是 Web3 的“全新 PC”,一切刚刚开始!

在技术和市场之间,我们能不能不只做出妥协,而是找到方向?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在加密世界,技术好真的能赢吗? 这是一个老问题,却从未如此紧迫。 在这场由技术理想主义者与市场现实主义者共同参与的漫长博弈中,Gavin Wood —— 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