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律师结合自己之前在《南方周末》接受采访时的回答,以及一些我们团队最新的思考体会,来展开聊聊:像"连连国际"这类跨境支付平台,合规成本有多高?
刘磊律师团队
联系我们:13052558157
导读
Introduction
最近,"连连国际"这类跨境支付平台在全球的热度只增不减,有不少想做出海跨境支付的企业家,来咨询刘律师相关的情况;与此同时呢,也有不少人对于这类跨境支付平台的合规成本问题非常好奇。这篇文章,刘律师就结合自己之前在《南方周末》接受采访时的回答,以及一些我们团队最新的思考体会,来展开聊聊:像"连连国际"这类跨境支付平台,合规成本有多高?
一、"连连国际"这样的跨境支付平台,
在全球化运营过程中,通常面临哪些合规挑战?
刘律师总结下来,对于"连连国际"这样的跨境支付平台,在全球化运营的过程中,最大的三个合规挑战:
(一)全球牌照碎片化
要知道每个国家的规矩都不一样,比如说美国没有联邦层面统一的跨境支付牌照,而是由各州独立监管,要分开在各州申请货币转移牌照(MTL)。欧盟EMI牌照还要满足资本充足率和数据本地化要求,这些牌照的申请和维护成本还都很高,自然难度就大了。和美国相比,欧盟的监管则更强调"系统性合规"。欧盟EMI牌照是进入欧洲市场的核心门槛,但还需要满足两大硬性要求:一是资本充足率,二是数据本地化。这意味着平台需在欧洲单独建设数据中心,硬件部署与运维成本,叠加牌照年费、监管审计费用,欧盟EMI牌照的年维护成本十分高昂。
(二)数据与风控冲突
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要求用户数据"本地化存储"且"可被用户随时删除",而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则规定"重要数据出境需通过安全评估",且个人信息跨境传输需满足"标准合同""认证"等前提。这意味着"连连国际"等中资背景平台,如果要处理中欧之间的跨境支付,需要同时满足:在欧盟境内存储用户数据(满足 GDPR)、向中国监管机构报备数据出境计划(满足 PIPL)、开发"数据隔离系统"(避免两地数据违规交互)。另外,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又要求删除敏感字段,但反洗钱(AML)规则又要求保留完整交易链条以追溯资金来源,这就导致平台系统非常需要安排技术人员随时应变,否则很容易违规。
(三)地缘风险传导
地缘政治冲突、国际制裁等外部因素,会通过合规审查升级间接推高平台成本。如俄乌冲突后,全球支付机构对俄语区国家的汇款审查趋严,美国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CA)对外国金融机构为俄罗斯"特定行业"提供"重大交易"实施制裁的权利。自该制裁制度收紧后,外国银行拒绝从俄罗斯付款的数量急剧增加。2024年1月以来,从俄罗斯到哈萨克斯坦的支付周期长达2-3周。由于存在次级制裁的风险,哈萨克斯坦银行开始更积极地检查来自俄罗斯的交易。这一变化不仅影响支付速度,也增加了贸易双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效率损失成本激增。
二、牌照之于"连连国际"的重要性?
牌照对于"连连国际"这类跨境支付平台来说:首先,是提供了业务准入门槛,无牌将直接面临停业罚款。从最基础的"准入"层面看,牌照是跨境支付平台合法开展业务的前提。没有对应市场的支付牌照,平台便失去了在该区域运营的资格,轻则面临业务暂停,重则被处以高额罚款,甚至被强制退出市场。以"连连国际"为例,若未取得美国各州的货币转移牌照(MTL),其在美国市场的跨境支付业务便无从谈起,这一层面,牌照是平台进入特定市场的"敲门砖",是不可逾越的合规底线。
其次,是提供了商业信任背书:平台持有的全球牌照越多,被客户信任和选择的概率自然也就越大。跨境支付的核心是"资金安全",而牌照数量与类型直接决定客户信任度。如果持有英国FCA(金融行为监管局)授权的EMI牌照,意味着平台需接受严格的资本监管与反洗钱审查,客户更愿意选择此类平台处理高金额交易,如B2B跨境结算。持有3个以上"顶级牌照"的平台,客户留存率往往更高,获客成本也会更低,这种"信任溢价"也是对前期牌照投入的间接补偿。
另外,如果在新加坡持牌,就可以把平台影响力辐射到东南亚,这么操作下来可以摊薄成本,实现牌照复用。部分地区的牌照具有"区域覆盖"属性,可通过"一牌多用"降低单位成本。例如,新加坡MAS(金融管理局)的"支付机构牌照(MPI)"不仅允许在新加坡开展业务,还可通过与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监管互认,辐射整个东盟市场。在新加坡的数据中心可服务周边国家,也提升了服务器复用率,硬件投入成本进一步摊薄。欧盟EMI牌照可覆盖所有欧盟成员国及欧洲经济区(EEA)国家,平台无需再单独申请牌照,仅此一项就可节省区域牌照成本。
三、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连连国际"等跨境支付平台,合规成本是否增加?
根据刘律师的行业观察,目前,跨境平台的合规成本确实普遍在增加。
一方面,是牌照维护成本增加,以连连国际为例,其美国牌照获取耗时近4年,需逐一申请50个州的MTL牌照及联邦MSB资质,过程中面临州立法差异、股东背景审查等壁垒,成为中国仅有的两家覆盖全美牌照的支付机构。而欧盟EMI牌照则要求最低资本金,叠加PSD3规定的数据本地化存储,需在欧盟境内建立独立服务器集群,年维护成本超50万美元。
另一方面,是技术合规投入翻倍。欧盟PSD3新规对反洗钱筛查的响应效率要求极高,传统规则引擎已无法满足,企业只能选购采购高性能AI系统,单次部署成本就高达数百万美元。以及GDPR与PIPL的双重约束,也会导致系统改造成本的增加。
包括前面提到的地缘冲突问题,这些情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格局。比如美国关税政策对平台资金流的冲击,2025年4月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导致中小卖家单笔成本增加25美元。服装卖家反馈综合成本上升50%,迫使企业延长付款账期,进而加剧支付机构平台的现金流压力。
目前,一些头部机构还可以通过技术替代、牌照复用、合规协作来消化成本。比如跨境电商BNPL支付模式通过重构账期结构,将资金流转周期压缩至7-15天,而基于CBDC的BNPL交易成本已降至0.28%,较传统SWIFT系统降低56%。模块化合规架构使跨境BNPL服务商牌照获取周期平均缩短40%,显著提升区域化合规适配能力。但是,成本增加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压力巨大,比如一些中小企业就会因为无法承担牌照维护费,只能退出市场。未来,刘律师认为跨境支付行业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升,合规能力将成为"分水岭"。
四、合规VS创新,
必须有所取舍,还是可以兼得?
合规与创新并非对立关系,而是跨境支付平台全球化运营的"一体两面"。真正的行业竞争力,在于能否在吃透规则的基础上,实现合规和创新的双赢。
其一,很多跨境支付平台出海都想着抢占市场"先机",这无可厚非。对于跨境支付平台而言,一方面,印度、印尼、巴西等新兴市场的跨境支付需求旺盛,且存在一定的渠道壁垒,平台提前进入可快速对接出海企业的支付需求,建立客户信任,在迅速积累商户资源的同时,形成用户习惯依赖。另一方面,先发优势能帮助平台借助市场增长红利形成规模效应,在竞争加剧前巩固地位,企业自身也能在全球布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其二,跨境支付企业在出海展业的同时,如果不了解当地的市场实际情况和合规准则,一不留神,很可能就会"踩雷"。跨境支付的创新若脱离合规框架,可能会导致业务停滞,引发巨额损失。比如印度央行当地时间1月31日下令有"印度支付宝"之称的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Paytm停止其大部分业务,称其持续违规和存在监管问题,Paytm股价大幅下跌,并于2月5日接近历史最低点,市值在3个交易日内蒸发了25亿美元。还有因为印度中央银行和监管机构发现Amazon Pay (India) Private Limited公司不符合RBI关于KYC要求的规范,印度储备银行( RBI)对其处以高额罚款。类似案例也印证了一个核心逻辑:合规是创新的安全底线,尤其是在监管严格的金融领域,对当地规则的敬畏心比先发优势更加重要。
其三,现在很多人追求的,正是合规和创新的平衡。对于跨境支付平台而言,如何做到既不触碰监管红线,又能在规则框架内释放服务价值,是对接企业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关键。跨境支付平台可通过深入洞察国际经济趋势与客户需求变迁,凭借全球牌照布局、广泛合作网络,构建综合数字支付解决方案,这样既能满足跨境企业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助力其更深入地拓展全球市场。
律师有话说
对于"连连国际"这类跨境支付平台而言,合规成本既是"刚性支出",也是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投入。在全球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合规不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未来,随着AI技术的深化应用、区域监管互认制度的推进,合规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或将优化,但短期内"高合规成本"仍是行业常态。对于跨境支付企业来说,能否用好手中的牌照资源、技术实力,把合规成本转化为客户的信任和自身的竞争壁垒,是未来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刘磊团队简介
刘磊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法学硕士。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区块链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甘肃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研究员、GLG格理集团专家库成员,出版书籍《数字货币与法》《数据合规:实务、技术与法律解码》《反电信网络诈骗——守住你的钱袋子》。
专注区块链、虚拟货币、礼品卡业务、Web3.0、跨境支付、数据合规等数字金融领域的法律实务与理论研究工作,办理500余起相关案件。曾多次受邀为某市公安、某市检察院共计达上百名办案人员讲授涉虚拟货币法律问题。曾多次受邀在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讲课。
在《中国刑事司法》《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数字法治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公众号"律动币圈"、金色财经、巴比特、今日头条发表专业文章上百篇。针对虚拟货币、礼品卡业务的法律问题,曾接受《新华社》《法治参考》《中国知识产权报》《每日经济新闻》《方圆》《金色财经》《上海法治报》等媒体的采访。曾获盈科全国青工委"十佳未来之星"、盈科 (上海)"新十年·十青年"代表等荣誉称号,所著书籍曾获"2022-2024年度静安律师出版专著专项评选一等奖"。开设抖音号"上海刘磊律师",为社会公众普及区块链、虚拟货币领域的法律知识。
营鹏飞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副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盈科青工委委员,曾多次获得"盈科全国优秀律师"称号。在虚拟货币领域民事案件方面代理了大量的"矿机"纠纷、涉"币"借贷及财产损害争议案件,刑事案件方面为涉币的非法经营罪、帮信罪、掩隐罪等案件当事人提供辩护服务,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陈明冬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曾多次获得"盈科全国优秀律师"称号。自2019年以来便深耕于虚拟货币相关的民刑事研究,具有丰富的、大量的实务经验。业务领域:涉虚拟币民刑事案件、银行账户解冻、企业法律合规及商事争议。
何文轩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留学硕士。上海盈科"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数据合规实务系列课程:香港虚拟货币实务合规分享》主讲人,上海某国际高中外聘导师(Crypto Quest方向)。业务领域:刑事金融案件、涉外合同纠纷、数据合规。
李文珂,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硕士。上海盈科"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曾就职于美国知识产权律所IP&T GROUP,具备跨境电商自主创业实操经验。业务领域:跨境支付、品牌出海知产布局、海外电商合规。
王之菡,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实习生,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南京大学法律硕士。上海盈科"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主要课题研究"以太坊及首次代币发行中潜在法律问题"。
联系我们
邮箱|liuleish@yingkelawyer.com
电话|1305255815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