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律师团队
联系我们:15000397177
导 读
当前,国际礼品卡因低于面值销售在国内互联网上持续热销,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其匿名性等特点使其在一些案件中沦为非法汇兑和洗钱的工具。
近期,针对这一现象,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刘磊律师接受《新华社》邀请,发表专业见解。他剖析了国际礼品卡在国内的多级批发乱象:大卡商非法兑换人民币购买礼品卡后,批发给小卡商零售,这一过程潜藏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风险。为解决这些问题,刘磊律师建议完善外汇管理法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合法合规换汇"开正门、堵偏门"。
一团伙利用国际礼品卡非法汇兑超20亿元
近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破获一起利用国际礼品卡非法换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名,查获一批涉案账户。
"此前,我们在针对一些疑似为赌诈等上游犯罪非法转移资金的账户进行分析时发现,有人的银行账户交易体量巨大,资金流水复杂,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办案人员说。
办案人员还透露,犯罪嫌疑人高某注册了多家网络科技公司并关联了数个网络店铺。这些网店都以售卖国际礼品卡为主营业务,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销售额竟超1亿元人民币。
犯罪嫌疑人高某等人组织人员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注册大量账户,并在换汇主题评论区内向潜在"客户"发送某国货币谐音的黑话。该团伙通过搭建境外专用App,以支付外币的方式,从外籍人员处收购以美元计价的国际礼品卡,并通过网店向国内需求者低价甩卖国际礼品卡获得人民币。
扣除"手续费"后,犯罪团伙控制境内外的银行账户,完成境内资金池与境外资金池对敲,最终实现"外币—礼品卡—人民币"的非法资金汇兑。
办案人员介绍,外籍人员在境外购买国际礼品卡后,犯罪团伙多以面值约8折的价格在国内网店销售,通过赚取销售差价和汇率差获利。
"以国际礼品卡进行资金非法汇兑的链路存在追踪难度,易沦为洗钱工具。"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国际礼品卡的发行端和使用端均合法有效,涉嫌地下钱庄、洗钱等违法犯罪的行为易夹杂在礼品卡的购销环节之中。
据警方调查,不法分子为牟取不法利益,非法汇兑资金20余亿元,从中非法获利1500余万元。
倒卖、使用国际礼品卡暗藏多种风险
记者在一些电商平台上看到,买卖国际礼品卡交易活跃。大量礼品卡的出售价格仅为面值的7折至8折。例如一张100美元的国际礼品卡,仅仅需要580元即可购买。有的商家的出售页面显示超过7000人购买过。
通过搜索"国际礼品卡"等关键词,搜索引擎首页即出现了"海外礼品卡充值商城"等网站,以及《购买国际礼品卡好做吗?揭秘国际礼品卡创业商机与成功之道》《不需要太多成本、不需要开店、即可开启回收国外礼品卡》等教学推广内容等。
"收得越多,赚得越多。100元面值的购物卡可从中获取差价30元,500元的礼品卡可获利160元。"一个自称已从事7年国际礼品卡交易的用户向记者表示,其可协助有意从事该行业的人从境外网站购买国际礼品卡,并提供出售和回收国际礼品卡的卡商和工作室资源。
当记者询问是否存在违法风险时,该用户强调说:"国外礼品卡是不犯法且正规的,是一个具有持久盈利性的互联网项目,并非短期性的临时行为。"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上海)高级合伙人刘磊表示,当前国际礼品卡在国内存在多级批发的现象。"大卡商"常常将人民币非法兑换为外币,使用外币从境外购买大量礼品卡,之后批发给下游的小卡商。小卡商则通过电商平台零售给有需求的中国用户,从中赚取差价。
在刘磊看来,在境内倒卖国际礼品卡的行为存在行政违法甚至刑事犯罪风险。由于国际礼品卡并不记名,不排除卡片是通过洗钱、盗刷信用卡、诈骗等非法手段获取。倘若从境内"大卡商"处用人民币购卡的"小卡商"明知礼品卡是违法犯罪所得,却仍从事买卖工作,则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倘若明知和应当知道上游人员通过国际礼品卡非法从事本外币汇兑并从中赚取汇率差,"小卡商"则可能被认定为上游"大卡商"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从犯。
此外,国内购买国际礼品卡的部分需求者也遭遇了消费纠纷。"今年初,我在电商平台上用700多元人民币购买了价值15000日元的境外购物平台礼品卡,商家说自家的礼品卡是正品。当我充值后,账号却被购物平台封禁。平台判定使用的礼品卡可能涉及欺诈、盗刷等手段获得的,除非我可以向平台提供个人购买凭证。"一名购买者说。
有多位购买者反映,自己在电商平台上购买境外游戏平台的礼品卡充值时发现,卡里的余额已经被使用过。与商家协商退款时,商家则以礼品卡一经出售概不退款、卡片可以使用等理由拒绝。
交易需设置"红绿灯"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际礼品卡在国内外销售和需求量巨大,需为其交易使用设置"红绿灯"。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主任严立新认为,国际礼品卡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必要性,一方面应加强对利用国际礼品卡从事非法汇兑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应推动国际礼品卡在国内交易的规范化、阳光化,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建议,相关部门可对以外币充值的国际礼品卡等有价商品在国内以人民币结算销售的行为进一步加强研究,强化外汇、公安、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共享信息,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涉国际礼品卡交易监管机制。
业内人士建议,根据最新颁布的反洗钱法,进一步落实落细国内电商平台和支付机构的反洗钱义务,建立健全交易者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例如,可对电商平台上架国际礼品卡的卖家要求填写礼品卡来源。对大量频繁交易国际礼品卡的买家和卖家,强制要求提供礼品卡来源凭证和用途去向,同时建立健全相关问题线索的移送机制。
刘磊表示,建议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相关法规,加强与重要贸易国家跨国结算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企业对外经贸走出去提供相关便利,为合法合规换汇"开正门、堵偏门"。
(记者 兰天鸣 上海报道)
往期礼品卡文章导览
1、《境内人士从事礼品卡业务,是怎么赚钱的,有法律风险吗?》
2、《全国首例礼品卡非法换汇案告破!——礼品卡生意属不属于犯罪?》
刘磊团队简介
刘磊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法学硕士。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区块链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甘肃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研究员、GLG格理集团专家库成员,出版书籍《数字货币与法》《数据合规:实务、技术与法律解码》《反电信网络诈骗——守住你的钱袋子》。
专注区块链、虚拟货币、礼品卡业务、Web3.0、跨境支付、数据合规等数字金融领域的法律实务与理论研究工作,办理400余起相关案件。曾多次受邀为某市公安、某市检察院共计达上百名办案人员讲授涉虚拟货币法律问题。曾多次受邀在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讲课。
在《中国刑事司法》《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数字法治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公众号"律动币圈"、金色财经、巴比特、今日头条发表专业文章上百篇。针对虚拟货币、礼品卡业务的法律问题,曾接受《新华社》《中国知识产权报》《每日经济新闻》《方圆》《金色财经》《上海法治报》等媒体的采访。曾获盈科全国青工委"十佳未来之星"、盈科 (上海)"新十年·十青年"代表等荣誉称号,所著书籍曾获"2022-2024年度静安律师出版专著专项评选一等奖"。开设抖音号"上海刘磊律师",为社会公众普及区块链、虚拟货币领域的法律知识。
营鹏飞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法律硕士、盈科青工委委员、2022年度盈科全国优秀律师。在虚拟货币领域民事案件方面代理了大量的"矿机"纠纷、涉"币"借贷及财产损害争议案件,刑事案件方面为涉币的非法经营罪、帮信罪、掩隐罪等案件当事人提供辩护服务,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陈明冬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2022年度盈科全国优秀律师。自2019年以来便深耕于虚拟货币相关的民刑事研究,具有丰富的、大量的实务经验。业务领域:涉虚拟币民刑事案件、银行账户解冻、企业法律合规及商事争议。
何文轩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留学硕士,《数据合规实务系列课程:香港虚拟货币实务合规分享》主讲人,上海某国际高中外聘导师(Crypto Quest方向)。业务领域:刑事金融案件、涉外合同纠纷、数据合规。
张悦,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法律硕士,英语专业八级(TEM8)。参与办理过多起民商事纠纷、金融刑事纠纷、涉外纠纷,对涉外案件、金融犯罪及数据合规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联系我们
邮箱|liuleish@yingkelawyer.com
电话|1500039717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