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生效,首批牌照有望年内发出

图片

头图  丨  envato


记者  丨  吴天一


出品  丨  DeThings


8 月起实施的《稳定币条例》正加速香港成为全球法币稳定币监管先行者。据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 7 日透露,金管局目前正就落实条例下的操作指引进行市场咨询,相关指引将于本月底公布,内容涵盖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储备资产结构、透明度披露机制等。按照既定监管思路,任何机构在本港发行挂钩港元的稳定币,或声称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无论发行地点是否在香港,都须向金融管理专员申领牌照,并接受严格监管。许正宇重申,当局计划发放的牌照数量将控制在个位数,以确保监管质量与资源集中,同时也透露希望在条例生效后尽快收到申请,并争取于今年年内完成首批审批。

同时,香港政府于 6 月 26 日发布的第二份数字资产政策声明,进一步为稳定币的落地提供制度支持。该声明引入"LEAP"框架,即法律与监管精简、扩展代币化产品、推进用例与跨部门合作、人员和伙伴发展四大支柱,明确搭建平衡创新与监管的政策支柱。政策声明中指出,将统筹金管局、证监会与 FSTB 资源,共同对交易所、稳定币发行人、虚拟资产交易商与托管机构设立统一许可制度,强化监管协调;在代币化产品方面,将推出多样化代币化债券与 ETF 印花税豁免政策,并探索绿色债券、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路径,营造与全球同步的制度环境。

政策声明还特别强调在公共部门测试持牌稳定币的重要性,包括用于提升支付效率的政府项目试点,以推动落地并检验系统稳定性与风险控制能力。许正宇强调,条例实施后,不仅是面向市场发牌,更是希望通过政府支付系统等切实场景测试,推动稳定币实际使用。此外,FSTB 于 6 月 27 日同步启动虚拟资产交易与托管咨询,为下一阶段监管体系建设提供输入。前者将扩大 OTC 以外的所有虚拟资产交易纳入监管;后者针对托管服务打造专门监管牌照制度,以取代目前依赖 TCSP 信托公司牌照的过渡方式。

在人力与培育生态方面,FSTB 通过数码港 Web3、区块链与 AI 培训项目,与本港大学合办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吸引国际加密行业专家落地。政策声明明确提出,到 2026 年,香港对链上投资与价值转移的支持将覆盖多类资产,包括实体资产、稳定币、虚拟资产、商品与支付结算,旨在逐步建构一个可持续、全方位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

当前整个东亚监管环境正在重塑中,新加坡、美国、中国等地纷纷出台新的监管法规。与此相比,香港以开放姿态主动拥抱创新与风险并存的数字资产浪潮。条例允许发行离岸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但若涉及其他司法辖区货币,须与相关当局讨论,以确保跨境汇率风险受控。许正宇指出,只要符合基本反洗钱与跨境金融系统稳定要求,原则允许多币种稳定币进入香港市场。此前,市场传闻京东、蚂蚁正游说央行批准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香港若放宽此类尝试,将在区域内形成有竞争力的合规发行环境。

展望未来,内地清算资产折价释放,为香港企业提供潜在数字资产标的,配合监管框架提升,形成双重协同。香港 Web3 协会联席主席 Joshua Chu 指出,法规与资产供给交织,将重新定义香港在全球虚拟资产生态中的角色,尤其吸引那些寻求合规流动市场基础的项目。相比之下,新加坡虽监管严格,但并未拒绝大平台申请,仍持续释放牌照,如 BitStamp 在新规下获得批准,显示其重视合规基础的同时继续拥抱创新。未来区域监管环境或形成差异化互补:香港定位为创新与应用前沿,新加坡维持合规与安全双重保障。

总之,香港今年将迎来第一批稳定币牌照释放,秉持"低量发牌、高质监管"的原则,深植 LEAP 政策支柱,辅以监管沙盒、公私协作与人才栽培,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闭环。加之内地折价资产与离岸人民币讨论机会,香港正处于从政策规划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节点,在亚洲乃至全球数字资产生态中的地位正受到重塑。紧扣制度、技术、市场三轨发展态势,香港未来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稳定币试验田,亦可能在跨境金融与数字资产应用中展现出新的区域影响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