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中国人在境内通过互联网向境外用户开展“电诈、网赌或支付结算业务”,境内公安是否有管辖权?

这篇文章,我们来深入分析如果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中国的团队,在境内通过互联网向境外用户开展"电诈、网赌或支付结算业务",境内公安对于这样的行为,有没有管辖权呢?


刘磊律师团队

联系我们:13052558157 



导读

 Introduction



关于有涉外因素的刑事案件,中国境内公安能不能管辖的问题,之前我们也写文章讨论过很多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再分析得深入一些,来展开聊聊:如果一个中国人,或者一个中国的团队,在境内通过互联网向境外用户开展"电诈、网赌或支付结算业务",境内公安对于这样的行为,有没有管辖权呢?


图片


01


涉及罪名


(一)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226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至于现在比较流行的电信诈骗,可以区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针对中国人实施的诈骗犯罪,这和我们本文要讨论的涉外因素没什么关系;还有一种是新型的、针对外国人实施的诈骗犯罪,俗称"杀羊盘"


最近,极目新闻报道的《涉案2000余万元,72人"杀羊盘"团伙落网》一案,就是典型的群体性"杀羊盘"案件。刘律师接受了这个案件主犯家属的委托,为本案主犯辩护,在分析犯罪模式的时候,我们发现"杀羊盘"和传统的诈骗行为区别很大:首先,从犯罪分工的角度来看,"杀羊盘"境内团队所获取的资源一般都由境外团伙提供,相较于传统诈骗罪,嫌疑人的主观恶性明显更低


其次,案件中多数被害人在境外,因语言障碍、司法协作困难,故无法有效核实财产损失与嫌疑人之间是否存在直接因果关系,部分所谓"被骗资金"是否属于非法占有财物仍有待进一步认定,存在争议空间。传统的诈骗罪一般要求达成"欺骗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处分财产→造成损失"的完整链条,而"杀羊盘"案件中可能存在欺骗行为与处分财产的脱节。事实上,我国法院与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一般也是坚持"宽严相济"原则,会具体分析行为人在整个犯罪过程中的角色与犯罪情节,避免过度打击。所以说,从犯罪构成来看,针对境外人士实施的"杀羊盘"在我国境内是否构成犯罪,还是要结合实际证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开设赌场罪


开设赌场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赌博提供场所、空间、赌具等,设定赌博方式、规则,控制赌博进行或者经营赌博的行为。对于在境内开设赌场毫无疑问会构成开设赌场罪,但是如果涉及到跨境赌博,那么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案件的管辖权则有一定的讨论空间。


而对于网赌而言,并不需要传统的赌博实体场所,以营利为目的,利用信息网络、通讯终端等传输赌博视频、数据的活动即可认定为"开设赌场"。即使无线下实体场所,服务器位置、涉案人员的位置等会影响管辖权。如果服务器在境内,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我国具有管辖权。如果服务器在境外,但若运营团队、资金结算或关键操作在境内实施,仍可能根据属地管辖原则确定我国具有管辖权,即在境内即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境内的,就认为是构成犯罪。


例如,山东省首例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针对外国人开设网络赌场的案件,并未组织我国公民参与赌博,最终认为本案犯罪行为涉及多国领域,服务器及参赌人员均在境外,但是管理人员及管理行为均在我国领域。根据《刑法》总则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该案负责赌博网站信息核对、赔率调整、赌资流转等服务的管理者均在我国,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管理秩序,我国具有管辖权。


(三)非法经营罪


向境外人士开展支付结算行为,会触犯境内的非法经营罪吗?根据《刑法》第225条第3款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那么,如果是中国人从事"外币与U"结算或境外四方支付,是否会涉及非法经营呢?我们认为,这需要分情况看待。如果是只涉及外币和USDT的兑换,那么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概率就较小。因为结算业务仅涉及外币和USDT的承兑,并不涉及人民币的兑换,过程中既没有直接涉足境内支付市场,也没有对境内金融秩序造成干扰。但是,如果行为人还接触了外币和人民币,USDT作为媒介而存在,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完整实施了"外币-USDT-人民币"的全流程,那么,即使中间用USDT对两种法币做过了隔离,也改变不了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换汇目的,以及客观上"变相买卖外汇"的本质。


图片


02


境内公安是否有管辖权


中国人在境内通过互联网向境外用户开展"电诈、网赌或支付结算业务",境内公安是否有管辖权呢?


其一,从属人管辖来看,好像只要是中国人犯罪了,办案机关就可以管,但是,这一规定主要管的是中国公民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情形,而境外开展的真金游戏是否违反我国刑法,显然有待商榷。


其二,从属地管辖来看:首先,从犯罪行为发生地来看,如果游戏软件开发、运营等核心环节均在境外完成,那么其行为很难被认定为发生在我国境内;其次,从结果发生地来看,重点关注两个指标:一方面,用户构成:如果用户主要为境外居民,在中国境内没有用户群体,则难以认定其对国内法益造成了实际损害;另一方面,资金流向:如果资金只是在境外流转,则对国内金融秩序的影响也很有限。


其三,从保护管辖来看,以上行为也没有侵犯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达不到需要保护管辖的程度。 并且,法学大咖张明楷在《刑法学》中也强调了:倘若中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行为并没有触犯所在地国的刑法,行为也没有侵犯我国的国家与公民的法益(触犯了我国刑法),就不宜适用我国刑法。再次印证了我们的观点。所以说,在境外开展"电诈、网赌或支付结算业务",在国内一般不会构成犯罪,除非是境外也属于犯罪的情形,同时符合引渡的条件。不过,实务当中,一些办案单位可能不会那么完全遵守以上这些,而是会采用一种"扩大解释"的做法,把上述行为也纳入管辖范畴。


03


"网络"是否构成中国司法管辖的连接点?


中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行为, 在国外不成立犯罪、依照中国刑法构成严重犯罪的现象, 会越来越多。例如,TikTok(抖音海外版)、Temu(拼多多海外版)、MetaApp(TapTap海外版)等,在全球取得商业成功的同时,也面临复杂的合规挑战。尤其是在Web3领域,中国内地明令禁止虚拟货币交易,但全球虚拟资产市场体量不断扩大,虚拟币已成为美国巩固其数字金融霸权的重要工具。若机械套用我国内地认定标准,包括Binance、OKX在内的国际主流平台,在国内语境下几乎都属于"灰色地带"。


在涉外刑事案件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境外开展业务是否属于中国刑事司法的"可管辖对象"?关键的突破口之一,就是"经营地"的界定。根据《最髙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网络犯罪的"犯罪地"可以包含:"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平台经营者所在地"等等。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行为,若"主要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可视为"在中国境内实施犯罪",从而构成属地管辖。但现实中适用这一判断标准存在明显的问题,举例来说:


情形一:张三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经营线上赌场,期间来海南度假,在海南用手机查看了一眼赌场后台数据。这种行为是否属于"在境内从事犯罪活动"?我们认为:显然不能这样认定,否则,不论是从物理层面,还是从网络层面来看,都有扩张解释《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地"之嫌疑。


情形二:如果张三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经营线上赌场,期间来海南度假,不仅查看后台,还在境内对后台进行了操作或作出管理性决策,比如调整筹码发放策略或者冻结了某用户的账户,那么这种行为是不是可以认定为"在境内实施关键犯罪行为"?司法上可能就存在一定的争议空间。毕竟,张三确实在内地操作和出了涉嫌"开设赌场罪"的行为。


我们的观点是:"触网"不等于"入境"!张明楷教授在论文《国民对国家的忠诚与国家对国民的保护——属人主义的理解与适用》中也提到:"作为主权国家,中国的刑法必须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当中国公民在外国的行为,虽然触犯了中国刑法的规定,但既为外国刑法所允许,也没有侵犯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民利益时,就不应适用中国刑法。"在数字时代,数据流通与跨境业务日益频繁,不能因为"技术上发生在中国"就将所有行为一网打尽,否则不仅对法律适用造成泛化,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国际运营与合规布局。


图片


律师有话说


刑法的适用应严格遵守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谦抑性原则,不得随意扩张"属人管辖权"或滥用"网络属地理论"。司法机关在办理涉网涉外案件时,应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因技术手段的便利性或管辖焦虑,而违背刑法体系内部的规范逻辑和边界意识。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法律应当发挥理性作用而非扩张性司法,不能成为国际化发展的"绊脚石"。


图片


图片


刘磊团队简介


图片

刘磊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法学硕士。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区块链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甘肃政法大学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研究员、GLG格理集团专家库成员,出版书籍《数字货币与法》《数据合规:实务、技术与法律解码》《反电信网络诈骗——守住你的钱袋子》。


专注区块链、虚拟货币、礼品卡业务、Web3.0、跨境支付、数据合规等数字金融领域的法律实务与理论研究工作,办理500余起相关案件。曾多次受邀为某市公安、某市检察院共计达上百名办案人员讲授涉虚拟货币法律问题。曾多次受邀在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讲课。


在《中国刑事司法》《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数字法治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公众号"律动币圈"、金色财经、巴比特、今日头条发表专业文章上百篇。针对虚拟货币、礼品卡业务的法律问题,曾接受《新华社》《法治参考》《中国知识产权报》《每日经济新闻》《方圆》《金色财经》《上海法治报》等媒体的采访。曾获盈科全国青工委"十佳未来之星"、盈科 (上海)"新十年·十青年"代表等荣誉称号,所著书籍曾获"2022-2024年度静安律师出版专著专项评选一等奖"。开设抖音号"上海刘磊律师",为社会公众普及区块链、虚拟货币领域的法律知识。



图片

营鹏飞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副主任,股权高级合伙人律师。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盈科青工委委员,曾多次获得"盈科全国优秀律师"称号。在虚拟货币领域民事案件方面代理了大量的"矿机"纠纷、涉"币"借贷及财产损害争议案件,刑事案件方面为涉币的非法经营罪、帮信罪、掩隐罪等案件当事人提供辩护服务,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图片

陈明冬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曾多次获得"盈科全国优秀律师"称号。自2019年以来便深耕于虚拟货币相关的民刑事研究,具有丰富的、大量的实务经验。业务领域:涉虚拟币民刑事案件、银行账户解冻、企业法律合规及商事争议。



图片

何文轩律师,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香港留学硕士。上海盈科"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数据合规实务系列课程:香港虚拟货币实务合规分享》主讲人,上海某国际高中外聘导师(Crypto Quest方向)。业务领域:刑事金融案件、涉外合同纠纷、数据合规。



图片

李文珂,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硕士。上海盈科"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曾就职于美国知识产权律所IP&T GROUP,具备跨境电商自主创业实操经验。业务领域:跨境支付、品牌出海知产布局、海外电商合规。



图片

王之菡,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实习生,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南京大学法律硕士。上海盈科"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成员,主要课题研究"以太坊及首次代币发行中潜在法律问题"。

联系我们

邮箱|liuleish@yingkelawyer.com

电话|13052558157

图片
图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那个入圈4年的群友赚了100万,普通人如何进入币圈?

如何在币圈赚到100万? 今天知乎有一个私信, "区块链是什么,能跟我讲讲吗", 这真是一个大而泛的问题。 我想起2021年我刚入币圈,那时真是什么也不懂,我没有玩过股票,也没有炒基金。 从一个新手小白开始去学习和了解币圈,什么是比特币,什么是区块链,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