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星期一

DOT 抛压的真凶是谁?一位治理“混乱分子”的现场分析!

Leemo 是谁?他为什么能影响 Polkadot 社区?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图片

"只要在 Polkadot 社区待上两周,你一定会感受到他带来的 vibe。" —— 主持人 Jay


在 Polkadot 社区里,Leemo 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 Nova Sama Technologies 的首席友善官、ChaosDAO 的联合创始人、"暗黑治理" 的概念引入者,也是整个生态不可或缺的支柱型人物。


主持人 Jay 打趣地说:"你是我们节目快要 200 期了才请到的重磅嘉宾。"


这次的录制地点,是 WebZero Bloxpatie 的后场,布景混乱、氛围热烈,正好映衬出 Leemo 带给这个生态的独特气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了解 Leemo 是如何进入 Polkadot,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意见领袖的过程!以及他对 Polkadot 当前和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一览本文主要内容:


  • 不是开发者,也能成为社区灵魂人物

  • ChaosDAO 的诞生与一份 400 美元的打赏

  • 从魔兽世界到 Polkadot

  • 在 Polkadot,真正让人走到前台的不是简历,而是持续发声

  • OpenGov 虽然不是完美的,但它至少让我们能公开吵架

  • 仓位大小不是全部,OpenGov 是信仰、声音和协作的博弈

  • "烂提案"的 8 个信号:OpenGov 审美疲劳下的避雷指南

  • DOT 抛压的真凶是谁?

  • 谁说 Leemo 只会反对?这类提案他立刻点头支持!

  • DAO 投资、PoP 身份、借贷市场、开发者体验:生态建设的 8 个优先方向

  • Leemo 最期待的 Polkadot 三大事件:合约、身份与治理变革


继续阅读,查看全部内容!


图片



不是开发者,也能成为社区灵魂人物


Jay:这期的 Space monkeys 终于邀请到了 Leemo!他是 Nova Sama Technologies 的首席友善官、Chaos DAO 的联合创始人、"暗黑治理"的引入者,也是 Polkadot 生态里的关键支柱之一。


他是我们这个系列中观众呼声最高的嘉宾之一,眼看我们节目都快到第 200 期了,终于请到他了。Leemo,欢迎来到节目!


Leemo:你这开场词让我脸都红了,太感谢了!


Jay:说真的,现在只要在 Polkadot 圈子里待个两周的人,基本都能感受到你在传递的那种氛围。你推动了生态里不少重要的社会、政治、技术方面的变革。但你本身不是搞开发的,对吧?


Leemo:对,我肯定不是开发者,我更像是一个极客爱好者吧。


Jay:在你变成 Polkadot"真爱粉"之前,你在做什么?


Leemo:我是 2020 年跨年夜,也就是 2021 年元旦那晚正式接触区块链的。那时候疫情封锁,我就想,是时候振作一下,做点投资了。突然想到以前在 Reddit 上看到过"比特币"这个词,于是就上网查了一下,打开 CoinGecko 看前十的币,一眼看到 Polkadot,看了简介就想,"哇,这也太酷了吧。"


Jay:那 Polkadot 的简介里到底是什么打动了你?


Leemo:"互操作性"这个概念。不同区块链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协作,这听起来太有必要了。这些链怎么能各自为政呢?肯定要互通才行啊。


Jay:那你当时那一晚研究了多久?


Leemo:应该是到凌晨三点吧,喝了差不多十二罐啤酒查看完了这些资料。


Jay:可以可以。那后来你买 DOT 了吗?


Leemo:买了啊(此处不是投资建议哈哈)。当时价格大概是 5 美元左右,刚好也是牛市开始的时候,入场时机还挺不错。


然后很快你就会开始了解底层技术。当时几乎没有什么官方文档,大家都在用 Polkadot.js app。所以我现在用这个工具也算是老手了,因为那时候你想搞懂 Polkadot ,非得用这个不可。


Jay:我感觉我好像差不多也是那个时候入圈的。


Leemo:我们是跟 Alice und Bob 他们那波人差不多时间进来的。当时我们都在做教育类的视频,我现在其实也还在做一些。


我的第一个视频好像是教大家怎么创建钱包,然后是怎么用 Polkadot.js.app 去质押,再后来是怎么参与众贷,那个还挺有意思的。


Jay:我一直都跟别人说,我之所以有了现在的职业生涯,全都要归功于 Polkadot.js app 用起来太反人类了哈哈。你也一样吧?


Leemo:完全一样。



Chaos DAO 的诞生与一份 400 美元的打赏


Jay:那时候 Alice und Bob,也就是 Tommy,也开始做视频了。他也在试图解决"信息鸿沟"的问题。是不是他后来提议搞了个 Discord?


Leemo:对,他发起的。你说的是 Chaos DAO。


Jay:这就是 Chaos DAO 的起源故事吧。


Leemo:对,这是一群最麻烦的人哈哈。不过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最初只是一个让那些真心对 Polkadot 技术有热情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当时你也知道,牛市的时候到处都是"to the moon"的人,天天喊价格要飞多少之类的。所以我们一开始的出发点还是挺纯粹的。


Jay:对!Tommy 当时发现了我们之间有一种共同的热情,一种对这个生态非常纯粹的兴奋感。


Leemo:对,他其实是第一个跟我讲治理的人,比如 Council 是怎么回事。那时候我在做视频,有一个视频是讲 SS58 地址格式的。就是说你有一个 Polkadot 账户,不同链上显示的地址虽然不一样,其实底层是同一个账户。我做了那个视频之后,Kusama 给我打赏了 400 美元,我就拿那钱买了个麦克风,是这款 MV7 的低配版。


Jay:挺好挺好。其实那时候的打赏机制真的很酷,现在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那个流程,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向 Council 提案打赏。那时候是 Governance v1,Kusama 的理事会好像有 14 人,还是 13 人来着?


然后每个理事会成员会提交一个他们觉得这个内容值多少钱,然后最后会取一个中位数来作为最终金额。


Leemo:对,基本上是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有一个议员先说,比如"我觉得这个值 10 KSM ",然后其他人就会大概扫一眼内容说我认为是 15 个 KSM,系统自动出来个中位数,然后打赏的金额就确定了。


Jay:对,然后等一段时间之后,KSM 就会打到你账户里。你还记得第一次收到那笔 KSM 的感觉吗?


Leemo:特别酷。那时候我还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还没开始"骗国库的钱"哈哈。所以那笔钱虽然不是改变命运的程度,但感觉特别棒:就好像是,"哇,我在网上做的视频,竟然有人愿意付钱给我!"


Jay:我当时也是被 Pokachu 推了一把,他给我争取了不少打赏。还有 Paradox 。我想我们两个其实都被那种"打赏激励"给鼓舞到了。


Leemo:对,确实是。我觉得做教育内容真的挺好的,你如果知道点什么,觉得身边人或者社区里的人可能不懂,那就干脆录个视频讲一下。我这四年来基本一直在做,虽然不是频繁更新,但差不多三个月就会出一个视频,还是挺有意义的。


Jay:说真的,现在你已经是我和很多人心目中做链上复杂操作的首选了。我们有问题都愿意问你,七天内一定能有回应。不会直接去问那些高级开发者,因为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回我们消息,甚至觉得我们烦,从此拉黑你。但你不一样,你是那种"人民的 extrinsic 编写者"。



从魔兽世界到 Polkadot


哈哈好,那就说说我们为什么会这么投入吧。你觉得这背后的文化,为什么会让你那么感兴趣?你以前有没有类似的线上社群经历让你能自然地适应这个环境?有没有类似经验?


Leemo:我超喜欢玩《魔兽世界》,从 12 岁开始玩。一直以来我都主要活跃在网上社区,我很多最好的朋友其实都是网络上认识的,虽然这对现实社交生活没啥好处,除非你们偶尔也能线下见面。但我就是觉得,线上社群特别棒。所以在 Polkadot 这个事情上去构建一个社区,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到现在我也觉得这事很合理。


我经常拿 Polkadot 跟《魔兽世界》的大型公会来做比较。无论是治理流程,社交关系,甚至狗血剧情,都一模一样。OpenGov 上的各种争论,就像游戏里某人不该拿装备却拿了,大家就吵翻天哈哈。一模一样的感觉。


Jay:那一般《魔兽世界》的公会目标是什么?他们到底要干嘛?


Leemo:打 Boss。


Jay:那这能类比到 Polkadot 的世界里吗?


Leemo:其实不能,但你确实需要一个"目标"。这也是我对 Polkadot 的一个批评吧,就是现在这个"使命"感或者"北极星目标"太模糊了


你问不同的人,他们会给你不同的答案。不管是社区成员,Parity 的人,还是 Web3 Foundation 的人,好像大家对未来的共同愿景都不是很统一。除了那种"让 Web3 更好"这种大而空的目标之外,我们具体到底在努力什么?六个月、一年、五年后想实现什么?这个似乎从来没有被明确说清楚。我们或许应该在定义目标方面做得更好一点。


Jay:我发现很多在这个圈子里慢慢变成领导者的人,往往都会经历一个"自我公开"的阶段,开始不再匿名,这是走向公开身份的一部分。我经常看到有些匿名账号发了很棒的内容,贡献也很大,但因为没人知道他们是谁,就少了一些"分量"。我们俩当初其实也是匿名开始的,你现在从这头回看过去,从匿名到今天来录播客,是什么体验?


Leemo:我有个特别搞笑的故事。我一直在《魔兽世界》公会里用的名字就是 Leemo。


这个得追溯到我 13 岁那会儿。玩《魔兽世界》的都知道,我当时在打卡拉赞副本,跟一堆三十多岁、手残的叔叔们组队打本,经常把我气到抓狂。有一个人叫 Danny 的,他看我老在那生气,就说"你该叫 Leemo,因为你叫 Lee(我本名)又 emo。" 然后我就一直用了这个名字哈哈。


Jay:所以你从很早以前就用 "Leemo" 这个身份了?


Leemo:对,我在上一份工作的时候,办公室里有人跟我一起玩魔兽,他们知道我叫 Leemo。然后有另一个同事也玩加密,结果有天他上班时间刷推特,然后刚好刷到了叫 Leemo 的账号。那同事就跟旁边人说:"那不就是 Lee 吗?"然后那人直接拿着手机走到我面前,说:"这不你吗?"我当时就一脸懵:"啊,靠……是我。"但后来大家也只是当个笑话,没太当回事。


我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保持匿名,对他们来说可能更自在。但我觉得"实名"也是有价值的,比如更容易让人信任你。别人知道你是个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某个匿名账号的第十五个小号,说话的分量确实会多一点。


Jay:当然,不代表匿名账号就不能做出厉害的贡献啦,但确实要建立起名声会更难一点。


Leemo:对,要建立起"声望"确实比较难,但这也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就喜欢一直匿名着,我也理解。


Jay:你觉得 Polkadot 这个生态,是不是相比其他加密生态,更鼓励大家实名?


Leemo:我觉得是的,特别是你如果想申请财政资金之类的东西,这方面你做得挺好的,总是强调要建立起社交信任和标准。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是匿名的,财政申请就会难很多


人们希望知道背后是谁,是不是个可信的真人


但如果你匿名,那申请国库确实会更难,大家总是更倾向于信任背后有人负责的项目。



在 Polkadot,真正让人走到前台的不是简历,而是持续发声


Jay:完全同意。那后来你也算"正规军"了,开始干正经工作了?


Leemo:也不算变正规了吧,应该说是变得更烦人了哈哈。


Jay:哈哈哈,那你之前是干什么的?哪个行业的?


Leemo:我以前在石油天然气行业,是机械工程师,在阿塞拜疆帮 BP 的一个外包公司干了六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办公室画图纸、做施工文档啥的,但偶尔也会去海上的钻井平台现场出差,坐直升机飞过去那种,还挺酷的,蛮好玩的。


Jay:听起来是个很正式的职业,收入应该也不差吧?


Leemo:嗯,是的。所以我爸妈对我后来选择的这条路非常不满意,从那么好的工作跳槽到现在成天在网上发 shitpost(发废话贴)。


Jay:那你为什么决定要跳出来干这行呢?


Leemo:其实是因为我当时对 Polkadot.js.app 情有独钟,也很喜欢教别人怎么用它。后来就有机会加入 Robonomics 做点事,然后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帮社区做事。


后来 NovaWallet 给我提供了一份全职工作,我也刚好和 Anto 他们是朋友,就决定接受这个机会,试着在 Web3 世界里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Jay:在 BP 和 NovaWallet 工作有什么不同?


Leemo:嗯,其实两个工作都挺有压力的,只是压力来源不一样。我个人更喜欢在 Nova 工作,真的挺喜欢的。整体上,它就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一份工作。


Jay:哪里不一样呢?


Leemo:几乎所有方面都不一样吧,我都有点不知道怎么形容哈哈。我只能说客户都挺让人压力山大的,比如 BP 的客户很难搞,Polkadot 的 OpenGov 也很让人头大。这点上倒挺像的。


但我还是更喜欢 Polkadot 的这些事,因为我很适应这种"线上社区"的互动方式。而石油行业就不一样,在那种环境里你很难"往上爬",想建立起社会声望或者说"社会资本"挺难的。


但在加密行业,只要你真的喜欢这个领域,愿意发声,是可以慢慢"爬上去"的,比如成为一些领域的小"思想领袖"什么的。


Jay:确实,在这里向上发展的机会很多,不像传统行业那种等级森严的结构,永远爬不上去。


Leemo:对,就拿我来说吧,虽然经常有人吐槽我说话做事啥的,但其实我们几个最开始也就是单纯的社区成员,然后不停发言,分享想法,慢慢走到今天的。你是这样,Tommy 是这样,我是这样,Ben 也是这样。所以关键就是——敢说,多说,而且真的要喜欢这项技术。然后别太"fud",偶尔批评可以,但别整天唱衰。


Jay:你有 fud 过头的时候吗?


Leemo:有。


Jay:你是怎么意识到自己 fud 过头了?


图片


Leemo:别人开始不想理你了,整体氛围变得很消极。那是几年前吧,我那时候就是一直在一个很负面的情绪里输出。后来我明白了:如果你真觉得某件事不好,那你最好也能提供一个改进方法。不要只是抱怨"这不好那不好",而是要说"这个有问题,我觉得我们可以这样改",这样别人才愿意帮你一起去改善它。


Jay:你觉得你在 Nova 的使命是什么?


Leemo:我们一直想做出最好的产品、最好的用户体验,让更多人能轻松进入 Web3 世界。


以 NovaWallet 为例,现在我相信已经是 Polkadot 上最流行、功能最全面的钱包了


如果你回到 2021 年,那时候整个 Polkadot 的用户体验是真的一团糟。但现在,我们实现了一键登录(支持 Google 或 Apple 账号),一键兑换、一键质押……这一切让用户更容易上手、参与。


我们所有产品的核心目标就是:好用,大家想用。



OpenGov 虽然不是完美的,但它至少让我们能公开吵架


Jay:说实话,从我们刚开始接触 Polkadot 到现在,整个生态的用户体验真的有飞跃式提升。


除了这些易用性和层出不穷的创新应用场景,另一个特别大的变化就是治理机制的转型


之前你也提到,过去的 Council(理事会)制度,不是说它无能,而是因为太集中、太辛苦,反而导致很多决策没有太多社区关注。然后我们就转向了 OpenGov 开放治理。我觉得你现在在整个生态中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其实正来自这个转变。


Leemo:对,虽然搞治理其实真的挺戏多挺头疼的。在第一代治理(Gov1)时期,几乎没人关心发生了什么,大家真的一点也不在乎,理事会到底决定了啥,社区根本没人看。


但转向 OpenGov 后,像我们搞的 AAG,还有你、我、Tommy、Ben 这些人,都一直在社交平台上不停发关于治理的信息,加上像 Subsquare 这样的工具也让治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参与。


人们开始意识到:我有话语权。而以前在理事会制度下,你是没什么参与感的。那时候很多理事会成员是早期靠大鲸鱼账号投票选上去的,然后这些大户也从不换票或者调整持仓,导致外人几乎不可能挤进去。你得背后有超多票才有可能入选。那种机制其实挺糟的。我喜欢现在这种更多人能发声的方式,哪怕是你在推特上调侃别人,也是参与的一种。


Jay:你知道我为什么创办 AAG 吗?


当时我是在努力给 WagMedia 争取一笔资助,那时候治理圈子里活跃的人基本上都是验证人之类的,虽然我对他们很尊敬啦,但感觉像是个"验证人黑手党"。


那时候真的是难搞,最后虽然通过了资助,但我当时就在想,我们治理的这个"平台"——其实就是 Element 上的一个私密聊天室,太隐蔽了


所有事儿基本都在那儿办,但说白了就是关起门来搞。其实谁都能进,就是没人知道门在哪儿。


Leemo:因为社区很多人根本不用 Matrix ,虽然我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用——它是端到端加密的,比 Discord 和 Telegram 安全性好很多。但对普通人来说太不友好了,要下新 App,门槛太高了。


Jay:对,我当时就在 Element 上跟验证人们周旋,他们总说"社区的意见是……",我心想:不对啊,这里根本就不是社区代表。ChaosDAO 不在,其他很多活跃的社群成员也不在。


那会儿离 OpenGov 上线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我当时就想:去他的,我们直接搞个公开透明的平台,上 YouTube 开直播,换个方式重新展开讨论。


Leemo:对,那时候 AAG 开播真的非常及时。现在我们都已经录到 240 期、241 期了。我也想说一句 —— 每当有人说"社区认为……",我都建议大家对这种说法保留态度。这种情况太多了,说白了,Polkadot 社区其实是很多小圈子组成的,每个圈子都有不同观点。所以,任何一个人如果自称"我了解整个社区的想法",那几乎一定是错的。不要盲目相信这种人。



仓位大小不是全部,OpenGov 是信仰、声音和协作的博弈


Jay:那你怎么看 OpenGov 这个实验?咱们搞了两年多了。


Leemo:我觉得 OpenGov 是一种终极的"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型"。但有些人不喜欢它,因为他们自己持仓不多,他们更习惯"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不管你是比尔·盖茨还是杰夫·贝索斯,每个人的投票权重一样。


图片


Jay:可问题是,你我其实也没什么大额持仓啊哈哈。


Leemo:对啊,我其实也挺穷的,哪怕我一个月有五万刀的收入,哦,不,是一周哈哈。但既然游戏规则就是"有仓位的人投票权更大",那我们就得理解它运作的逻辑。


其实你就算只有一个 DOT,也能投票。但你可能希望自己的投票能"动一下指针"——也就是说看到自己的投票带来实际影响。


所以,我们在 ChaosDAO 做的就是把所有人团结起来集体投票。大家可以把投票权委托给一个 DAO 的账号,这样我们整体的声音就更大了。这也能给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但非常有热情的人提供机会。比如有些人因为出生地或经济原因,根本买不起很多 DOT,也没赶上早期的 1C0。但如果一个 DAO 有一百人,总共掌握了五百万票,那即使你自己只有 100 DOT,你也能成为其中的 1%,依然能有影响力。


Jay即使你没有太多资金,你还是可以积累"社会资本"。比如你哪怕只用一个 DOT 投票,但你在 Subsquare 上留下评论,你的名字旁边就会显示你的投票方向,这比那些只评论不投票的人更有说服力。


Leemo:对的。我也建议大家多参与提案的评论。我自己也承认有时候没太勤快,但我会在 AAG 上、推特上,甚至私信里和人交流。你要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只要你有礼貌(虽然我有时候也没太礼貌,哈哈),没人会怪你。我们这个生态需要更多声音,别怕开口。


Jay:OpenGov 在两个链上加起来,我们现在已经看过超过 2000 个提案了。


Leemo:很有意思的是,在 Polkadot 的 OpenGov 正式上线之前,我当时和 Centrifuge DAO 开过一次会,我记得我跟他们说第一年会有 1000 个提案。他们当中有些是来自以太坊生态的人,直接说我疯了。结果第一年还真就差不多 —— 好像是 998 个吧?



"烂提案"的 8 个信号:OpenGov 审美疲劳下的避雷指南


Jay:太棒了。那么你觉得那些"烂提案"(dog shit refs)通常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Leemo:我一般对这种情况挺怀疑的 —— 有人提提案,说:"这个项目能带来 7.5 亿用户、5 亿用户……"或者"这个市场有多大多大"。


Jay:永远都是 80 亿,哈哈。


Leemo:对,永远都是全球人口那个数字。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说,但我们还是要务实一点。比如说智能家居市场确实很大,但真正关心隐私、不想用大数据中心服务的用户,大概也就只有 50 万人左右吧。


Jay:而且你到底能触达多少这样的用户?


Leemo:对啊,所以你要实际点。你可以说,"在这 50 万人中,我们可以触达百分之几",这样说其实也不少用户了。但直接说"这个市场多大多大"、"他们肯定会用区块链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我就会立马警惕。


Jay:明白了。所以,把"潜在市场规模"当成"实际用户量"来忽悠人,这绝对是个大忌。还有呢?


Leemo:我在有些群里说过这话,可能会挨骂,但这段必须保留啊。就是那种人,一开口就说"我拿过 Web3 基金会的资助""我通过了 PBA 审核"之类的。不是说这不好,当然是好事,但问题是 —— 你拿过一次资助,为啥没拿到第二次?问问 Web3 基金会"他们为啥没再给钱",是不是因为项目不行?还是说"这项目已经成熟到能上 OpenGov了"?总得有点质疑精神吧。


当然了,如果有人通过了 PBA ,确实想做个好产品,那挺好的。但不能说"我过了 PBA ,这提案就必须通过",没这道理。


再顺着 PBA 说一句,我之前跟一些 PBA 的人开过会,记得 Fabi 也在。我觉得现在的模式得改改,不能老是"买方市场"——就是有人跑来说"我想做这个,给钱"。


咱们国库有钱啊,作为代币持有者,应该主动说"我们需要啥啥啥",然后发个招标,就像最近咱们做的那样。这样一来,就会有人来接活:"这事儿我能办"。这么做的话,成本可能比别人自己找上门要低,但做出的东西质量一样,团队也不会亏本,大家都划算。


国库真该多搞搞这种模式。我今天穿的是 Heroic 的球衣,说不定波卡想赞助个电竞队呢?那就可以说"我们想赞助电竞队,要在这儿印 logo,要做这些宣传,预算这么多",肯定会有很多队来报名。不光是赞助,别的事儿也能这么办。


Jay:你刚才提到的另一个点也挺重要的,就是有人拿自己和某些大机构的关系来背书,但这些机构本身并没有真的站出来支持他们。


Leemo:对,我希望像基金会和 Parity 能更积极地发声。我知道 Pierre 最近在 Eiger Cloud 的提案上有发言,那挺好的。


Jay:是的,我也觉得 Parity 在 OpenGov 里更活跃了,挺不错。


Leemo:我不是技术专家,所以像 Pierre 这种人说的话我会很认真听。还有像 Seun、Bastie、Joe 他们,如果他们说某个项目真的好,我会很信服。要是他们能更常发言,那就更好了。


Jay:没错。另外,你提到的另一个问题可能成为未来的警示信号:就是有人直接找国库要钱做自己的项目,而不是去申请国库主动发布的招标,那就值得警惕。提案里还有别的危险信号吗?我想到一个:直接要 DOT。


Leemo:对,我前阵子在一个要用 DOT 买稳定币的提案下面发了条评论,当时用了一些被网友吐槽的犀利措辞 —— 建议大家去读一读,绝对值得一看。


说白了,做企业,大多数业务其实最终是要用美元、欧元、英镑这些货币来支付工资的。你评估了人力、时长、预算,然后来了个提案说用 DOT 支付。这时候如果 DOT 涨了,那提案人赚到了,但国库却多掏了钱;如果 DOT 跌了,你又没钱完成项目,就来申请补贴提案,这就成了个死循环。而且通常这些 DOT 或 KSM 最终都会被卖掉,如果提案金额大,提案人又不懂怎么操作市场,那可能会一下砸盘,这可不是咱们想看到的。


所以,与其这样,不如一开始就要稳定币。因为现实是,大多数人最终是要用法币来付房租、发工资的。



DOT 抛压的真凶是谁?


Jay:哦,那你怎么看"定投比特币"的这个提议呢?


Leemo:我之前其实是挺支持这个想法的。我记得当时是 Phunky 发了那个"愿景变更"(wish for change),然后我们俩在一次 Chaos DAO 的周五夜喝多了的视频会议上聊过。我当时就跟他说:"你得更具体点,比如到底是用哪个比特币衍生品。"


现在的情况是,因为 Hydration 的关系,应该是倾向于用 tBTC,毕竟 WBTC 有中心化风险,而 IBTC 的国库流动性又不是很理想。我个人觉得这是件好事,国库买点别的资产作为对冲也挺合理的。不过你总会遇到一些人反对,他们会说:"现在 DOT 价格这么低,买比特币?你疯了吧!"尤其现在比特币又处于高位,确实很多人会觉得时机不合适。


我也认同,现在也许不是最好的时候,最好当然是几年前就买了。但你可以慢慢买嘛,分批买,定投还是挺合理的。


像 Hydration DAO,他们买了很多 BTC、ETH、SUI、LINK、SKY 这些资产,这些是协议层资产,是用来做交易的,但本质上也是一种资产组合的多元化管理。


我觉得对于一个 DAO 来说,这是件挺有意义的事。但你可以预见,那个提案下面的评论一定会是:"国库为啥要现在做这件事?你们这是在砸 DOT 的盘子啊!"我们可以聊聊这个话题。


Jay:你觉得国库的抛售真的会导致 DOT 下跌吗?


Leemo:不会啦。国库确实会卖一些 DOT,但卖的量跟其他情况比起来不算啥。我认识的一些大户,他们卖的 DOT 比国库多得多,所以币价变动远不止国库抛售这一个原因。


再者,国库卖 DOT 是为了换取服务或者开发产品,对生态是有利的。


图片


还有一个主要的卖压来源是质押奖励。你可以去看一些链上数据分析工具,比如 Dune Analytics 上的 dashboard,看看那些拿到质押奖励的钱包是谁,然后看他们是不是在不断卖。我敢说,这部分卖压比国库大得多。而且我是一个很活跃的 OpenGov 投票者,我的观点是:既然我们要花钱,就应该花在真正能为生态带来价值的事情上。比如 NovaWallet,它真的做得很好,我不认为会有人反对给他们拨款,绝大多数人都认同这是对生态有益的。


同样道理也适用于其他优秀的项目。当然,也有一些提案是真的很垃圾,我们确实花了钱在上面——这种情况下我不会投赞成票,我会投反对。


所以说,国库卖 DOT,其实对市场行情几乎没有影响。



谁说 Leemo 只会反对?这类提案他立刻点头支持!


Jay:你其实已经透露了一些你觉得"雷"的提案特点。那有没有什么提案,是一出来你就觉得眼前一亮,心里想"这个可以投个赞成"?你虽然平时是个"重度反对派",但什么样的提案能让你点头?这类优质提案有什么特点?


Leemo:有交付记录的团队。提案团队之前拿过一笔不算离谱的资金,然后确实交付了一个高质量的产品。


Jay:所以是"有交付声誉"。


Leemo:对,交付能力的声誉很重要。


还有就是:别一上来就要巨额资金。比如你想做个项目,一上来就要 50 万美金?你完全可以把它拆成几个阶段,做成里程碑式付款。这种我特别喜欢。比如 RFP.fund 这个平台我就很喜欢,因为它让你设置一个个明确的里程碑。


我觉得国库也应该多用这种方式,不过,我们确实需要有人对每个阶段的里程碑认真审查,有时候我们通过了第一阶段的提案,但第二、三、四阶段却没有明确标明各自的成本,我觉得一开始就得把所有成本说清楚,不然可能第一个里程碑花了 2 万美元,到第五个突然要 300 万美元,然后还说:"不付这 300 万,前面的都白费"。


这就变成了一种"沉没成本陷阱",我不喜欢这种情况。所以我觉得,提案人对成本和每一阶段的透明披露非常重要。


Jay:确实,从小做起、慢慢建立口碑真的很关键。我们都喜欢看到有人一开始是"带着诚意来"的。


Leemo:没错,态度诚恳很重要。比如有个案例我就挺欣赏的 —— Paris Board 的 Duda。他经常会提交一些金额不大的小提案,而且他真的能交付,好多团队都在用他做的东西。你甚至可以设置"可取消的分期付款"。虽然我们还没真正取消过哪笔付款,但其实技术上是可以很容易地取消的。我还有个 YouTube 视频教大家怎么操作这个功能呢哈哈。


Jay:那我来尝试总结一下当前生态的情况,你帮我看看说得对不对:我们有一些原本很有影响力的组织,比如 Web3 基金会,现在声音小了点,正在寻找新的方向。在 Kusama 上也有一些新的尝试。Parity 也在重新组织架构,专注于交付几个关键产品。Gavin 自己在开发 JAM Protocol。Fellowship 也是一个重要角色。然后我们还有一大堆的去中心化团体,比如 Chaos DAO 在做很多事。还有像你这样的个人,虽然不代表任何机构,但也在积极推动整个生态的发展。



DAO 投资、PoP 身份、借贷市场、开发者体验:生态建设的 8 个优先方向


那如果给你一个"魔法棒",你会希望接下来生态怎么走?又有哪些领域是别人可以"拿起铲子开始干"的?


Leemo: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因为我自己看到有问题的时候,通常就会亲自下场去修了。比如流动性问题就是一个大坑,而国库其实完全可以参与提供流动性。我们最近就搞了几个跟 Snowbridge 有关的提案。比如我有个朋友想通过 Snowbridge 把稳定币跨链转进来,因为这是网站上主推的功能,但结果是根本没法用,因为链上根本没流动性,用户体验就很差。


很多人批评 Polkadot 没啥可做的,但其实我们最近在 Webzero 举办的活动上,向新人展示了 Nova、Hydration 这些产品,大家都很惊讶,说:"哇,这也太酷了吧,原来这些都在 Polkadot 上啊?"我还问过不少人一个问题:你觉得 Solana 很好,那你在 Solana 上都在做什么?听到的答案通常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然后就是各种 meme 币生成器,为的是赚快钱,但那种模式对生态长远发展不是很健康。


我们需要更多让人觉得"这个生态值得"的理由。在我看来,这背后真正的关键就是流动性和用户,大家希望有个地方可以赚到钱,比如"我能做多 Sol",那我就愿意留下来。


Jay:我觉得你说得很对。与此同时,我最近沉迷在玩 FIFA Rivals,忙着组建一支梦之队——而这些其实都是在 Polkadot 上发生的。


Leemo:很多人现在都在玩 FIFA Rivals,听说这个游戏真的很不错。


Jay:我不想炫耀,但我还获得了 Pudgy Penguins 的访问权限,现在正在疯狂收集各种 Pudgy 装扮,真的很有趣。整个体验特别有趣、特别"童话"。但你知道的,这一切其实都是在 Polkadot 上实现的。


Leemo:确实,有很多人在悄悄修复生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 DeFi 赏金计划就干得很好,主要是由 Velocity、Nico 那些人带头。他们解决了很多人吐槽的问题,比如在 Asset Hub 上集成 USDT 和 USDC 的问题,尤其是在 CEX 上使用的问题。他们还花了不少精力专注在拉美、土耳其、亚洲等市场。我觉得 Velocity 团队的工作其实常常被低估了。说到底,他们具备行动力。他们发现了问题,提了赏金提案,而且他们有人脉、有能力搞定这些事,同时还能获得报酬。关键是,这确实改善了生态。


图片


Jay:确实,你说得对,流动性这个事真的很关键。其实 Polkadot 上已经有很多东西在发生了,等市场有了足够的流动性,能让用户下注这些项目,整个生态可能就会一下子活跃起来。


Leemo:是的,比如说能有一个永续合约的 DEX 就会非常好。大家都很喜欢做多、做空、有点杠杆的玩法。当然,我得提醒大家一句:别用杠杆交易,会被爆仓的。但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人喜欢这种玩法。


但你看 Solana 现在火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 pump fun,它基本就是一个极致的"价值提取"平台。比如有人在推特上说了一句话,然后一个 Bot 就立刻根据这句话发个 meme 币。然后就是一场赌博 —— "我能不能在别人之前卖掉"。说实话,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这个,那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感觉有点无聊,还挺尴尬的。咱别搞这套,我们应该做一些真正酷的东西。


比如说 Hydration 的借贷市场我就非常喜欢。比如你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用钱,那你不用卖掉你的 DOT,你可以直接用它做抵押借款,等你钱到账了,再还贷款拿回你的 DOT。我觉得这种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也特别实用。


比如马斯克可以把自己的特斯拉股票质押给银行换钱,这就是富人避税的常见套路。但普通人就不行啊,你有一万美元的亚马逊股票,你跑去银行说"我能不能拿五千块?"人家才不理你。但在加密领域,你就可以这么干,我觉得这点太酷了,所以我们应该优先发展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比如 Personhood(人格证明)这个方向就非常有意思。它可以解决女巫攻击的问题,而又不需要你暴露自己的身份,只需要证明"你是一个真实的人"就行了,而不是说"你是谁"。这个设计我非常喜欢,很期待它上线。


Jay我觉得未来是光明的。特别是在熊市里,投机者都被清洗出场后,Polkadot 真的有机会大放异彩,可能会非常疯狂。


Leemo:我也这么觉得。我特别喜欢 WebZero 团队,比如 Sasha 他们做的一些事情,像是办黑客松、做开发者关系(DevRel)推广。我觉得我们非常需要这些努力。比如说开发文档现在还是一个短板,系统性地改善 Polkadot 的开发文档。因为很多时候,开发者只有到了线下活动、亲自看到这些项目,才会被激发兴趣。但是如果没有参加活动,他们很难入门。所以,提升开发者体验非常重要,而且我觉得 Parity 团队做的 PDP(Parachain Deployment Portal)非常好,让平行链一键部署成为可能。


还有一些"游击"团队也在做 PoP(Proof of Personhood)之类的东西——总之,把"在这里开发"变得更简单,就是一件超级棒的事。再比如 Asset Hub 或 Polkadot Hub 终于支持智能合约了,这也很酷。以前虽然像 Moonbeam 是支持智能合约的,但很多人都以为"Polkadot 不支持智能合约"。现在如果主网也支持了,那上手门槛就低多了。而且你还能通过 XCM 在多个链之间调用,玩法一下子就丰富了。



Leemo 最期待的 Polkadot 三大事件:合约、身份与治理变革


Jay:真的是很多事情都在发生。我们来总结一下吧。你觉得 Polkadot 接下来最让你激动的三件事是什么?从第三名开始说也可以,慢慢想。


Leemo:第三名是一个双响组合 —— HOLLAR 和 Hydration 上的永续合约交易平台。


Jay:很好,漂亮!那第二名呢?


Leemo可能是 Personhood 方向吧。我们刚才聊到了,我真的觉得非常有趣。


Jay:我同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多伦多办线下聚会的原因,想早点入局,带更多人参与进来。


Leemo:对,大家应该多办 meetup。我记得在 Gavin 和你的访谈里也讲到 DIM(Decentralized Identity Module)相关的愿景。当然我本人没有参与 DIM 项目,以下纯属我个人推测哈——你去一个 meetup,使用某个应用程序,就能显示"这个人是真实用户,已被某团体验证",这多酷啊。所以呢,Personhood,还有 DIMs 相关的东西,我都很看好。


Jay:那 Leemo 最期待的 Polkadot 的第一件事是?


Leemo:呃,又是一个"双响组合"。一个是治理和质押迁移到 Asset Hub,另一个是 OpenGov 可能会有一些变化——我听说在私下里有人在讨论这事。


Jay:对,OpenGov 的下一个阶段,说不定会很刺激。我对这事既担心又兴奋,但总体还是乐观的。


Leemo:是啊,我只希望,如果真的会有一些集中化的趋势,至少要让对的人在对的位置上。比如有人提议说,也许未来会回到"议会制",或者说赏金机制,项目由一群策展人来控制和执行。这其实挺酷的,只要参与的人选对就行。你肯定不希望看到整个"议会"是由同一个公司的人,或者是一群好朋友组成的吧?想象一下如果全是 ChaosDao 的人来管,肯定有人会不满意。所以这个问题不在于是哪一群人,而是在于要避免任何一方垄断。


Jay:对,关键不仅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还要有一套正确的机制来选出这些人。因为你知道的,只要有人在某个位置上待久了,就容易腐化。但我相信 Gavin 不会眼睁睁看着他一手打造的实验烂掉。


图片


Leemo:我也很期待个人身份验证在治理里能怎么发挥作用,应该会有一些非常有趣的用法。我也希望 Polkassembly 和 Subsquare 这类平台能引入一种"身份验证"的要求,比如发评论前打个勾表示"我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现在很多人说自己是用价值 $300 的小账户发言的,但我真心觉得,一些特别负面或者带节奏的评论,其实是圈内人的小号。他们不敢用实名账号表达观点,所以才用小号说风凉话。


Jay:对,我太能理解了。希望这些机制能真正提升讨论的质量。


Leemo:是啊。但其实你并不需要去"实名"这个人是谁。你只需要证明"这是一个真实的人"。我有时候在 Polkassembly 或 Subsquare 的帖子下面看评论,真的会觉得像是一个人开了三个小号,互相评论、互相呼应。有时候说的是一样的内容,有时候说的是对立的。推特上也是这种情况。很多匿名账户,其实就是圈内人自己在带节奏,说些没人真正关心的事,散播负面情绪。


Jay:嗯,确实有很多噪音。但要做的事也很多。说实话,我现在基本都无视那些噪音了。


Leemo:对,还是别搭理那些噪音。再说了,有问题就去解决,别整天坐在那里抱怨,就像你看到地上有水坑了 —— 别光指着说"这儿有水",你得去看看是不是屋顶漏了,你哪怕找个桶先接着,也比什么都不做强。就算你修不好屋顶,至少你能先防止再积水,对吧?


Jay:我太懂你的意思了。说真的,我非常感激你还在这个生态里。


Leemo:我也很高兴你还在坚持。


Jay:生态里有过很多优秀的人,但不少都离开了,你却还在,还在不断推进事情,作用越来越大。生态里很多积极的变化,其实都离不开你的推动。当然,有些负面的你也可能参与了哈哈,但那些正面的改变确实值得被认可。所以真的,谢谢你继续留在这里,谢谢你。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bjSTbO4aYM&t=4s


  • PolkaWorld Telegram 群:

    https://t.me/+z7BUktDraU1mNWE1

  • PolkaWorld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PolkaWorld

  • PolkaWorld Twitter:

    @polkaworld_org


图片

更多内容


波卡周报 | Web3 Summit 在柏林圆满结束!Pudgy Party 预计在 8 月 29 日上线 Polkadot!

释放 3.45 亿质押 DOT,Polkadot 能否杀入 DeFi 前十?

重磅!Gavin Wood 再次扔下了一枚"思想炸弹":取消 Staking 安全激励!

图片

关注 PolkaWorld

发现 Web 3.0 时代新机遇


点个 "在看" 再走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那个玩合约的宝妈,亏掉几十万,负债累累,夫离子散了

合约的结果是归零,你有看到过例外么? 今天看到一个玩合约宝妈的自述,玩合约亏掉了几十万,都是网贷资金,越借越多, 越亏越多, 最后夫离子散,负债累累。 玩合约真的是不归路,没有听到过任何关于合约最终会赢的故事。 想起电影《消失的她》,一个赌博上瘾的人,良心泯灭,无法自拔自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