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Polkadot 的 Vibe 翻译给更多人!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随着香港、新加坡、欧盟等地陆续推出稳定币监管政策,加密市场的资金通道正悄然打开。一边是摩根大通、京东等巨头入场布局,一边是 USDC、USDT 成为跨境支付与资产定价的新基石。在这样一个转折时刻,Web3 的"可被监管性"与"金融实用性"之间的平衡,成为全球市场讨论的焦点。
那么,这波稳定币合规浪潮会如何影响 Web3 一级市场?传统金融是否正在重新审视加密资产配置?Polkadot 又能否在这轮趋势中,抓住"基础设施"与"制度红利"的双重机会?
本期 PolkaWorld 特邀来自 Polimec 和 265 Dots 的三位嘉宾 —— 联合创始人 Luca、首席氛围官 Flavio,以及专注机构对接的 CEO Wilhelm —— 共同展开一场关于市场信心回暖、机构加仓路径与 DOT 生态价值重估的深度对谈。
我们将从一个看似轻松的话题切入:什么是 Web3 的 "vibe"?从"vibe"谈到融资策略,从"稳定币监管"聊到机构入场节奏,从 Polkadot 的技术底座到跨链融资的未来路径,这是一场兼具情绪、视角与深度的精彩对话。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属于 Polkadot 的"信心修复期"。
由于该内容较长,我们将分为两部分发布!本文为上半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Web3 不是只有代码,还有 vibe
把 Polkadot 的 Vibe 翻译给传统机构
创造一种人人都是投资人的 Vibe
没有稳定币,Web3 市场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从比特币到 Polkadot:机构加仓 Web3 的下一步?
打通 TradFi 与 DeFi 的最后一公里,稳定币正成为 Web3 的桥梁
继续阅读,查看全部精彩讨论!
Kristen:大家好,欢迎来到 PolkaWorld 的直播频道,我是 Kristen!今天非常开心邀请到来自 Polimec 和 265 Dots 的朋友们,一起来聊聊最近关于 Polkadot 市场情绪的一些变化。
最近因为多重因素的影响,DOT 正在逐步重获投资者和机构的关注与信心。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时间点,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而我们今天的几位嘉宾,无论在融资还是机构服务方面,都是这个领域的一线参与者,非常荣幸能请到你们!
那节目一开始,还是请大家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让观众朋友们对你们和你们所在的项目有个初步的了解。Flavio,要不我们从你开始?
Flavio:当然!大家好,我是 Flavio,目前负责 Polimec 的市场营销和商务拓展,同时也是 Polimec 基金会的理事会成员之一。
Polimec 是一个部署在 Polkadot 上的平行链,我们主要聚焦于一级市场的融资场景,比如 1C0、Pre-TGE 这样的早期融资阶段。我们在 Polkadot 生态里已经深耕了很长时间,对整个生态的发展和走向都非常熟悉。接下来就交给其他嘉宾来介绍啦~
Kristen:欢迎 Flavio!你们在做的事情也是目前很多散户最关注的一级市场部分。那我们接下来请 Wilhelm 来介绍一下自己。
Wilhelm:谢谢邀请,Kristen。我是 265 Dots 的 CEO,很高兴来到这里。
我们的团队主要服务于机构客户,特别是传统金融领域的玩家,目标是帮助他们了解并进入 DOT 生态。我们今年初刚开始这个项目,愿景是为 Polkadot 带来更多机构级的资金支持。
Kristen:太好了!我相信很多人都希望更多机构资本能够进入 Web3。虽然目前大家对监管环境或市场时机还有些观望,但我反而觉得现在正是机会,而你们的加入也恰逢其时。那最后我们请 Luca 来做个介绍吧。
Luca:谢谢 Kristen,也很高兴再次来到 PolkaWorld 的直播。
我是 Polimec 的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名字叫 Luca von Wyttenbach。刚才 Flavio 已经介绍了我们专注于 Pre-TGE 阶段的融资产品,我再补充一点。
除了在 Polkadot 生态的深入布局,我们也正在推出一套新的解决方案,目标是让基于 EVM 的公链也能使用我们平台进行无需许可的融资。这意味着未来我们将支持如 Polygon、Optimism、Arbitrum、Avalanche 以及 MegaETH 等多条链的早期融资需求,帮助更多项目和投资人打破生态壁垒,拓展更广的参与范围。
Web3 不是只有代码,还有 vibe
Kristen:哇,感觉现在加密世界的投资机会真是越来越丰富了!再次欢迎各位的加入~那我们就正式进入今天的正题吧。
我想先从一个特别轻松有趣的话题切入:关于"氛围感"。这个灵感其实来自 Flavio 的职位,他的 Title 让我眼前一亮 —— 他是 Polimec 的首席氛围官(Chief Vibe Officer)!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职位设置。
在加密行业,"Vibe"这个词其实挺难用具体语言去定义,它是一种感觉、一种场域的能量,但却是最能吸引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建者和信仰者的核心元素。
那我们就从你开始吧,Flavio!你怎么会用这个头衔?你理想中想营造的是怎样的"vibe"?
Flavio:哈哈,我看到你提出这个问题时也觉得很有趣!其实"首席氛围官"这个灵感是受 Leemo 启发的,他称自己是 "Chief Nice Officer"。
我想我有时候也挺 nice 的,但不是时时刻刻都 nice(笑),所以我就想着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词 —— "氛围(Vibe)" 这个概念就很对味。
对我来说,"vibe"是一种综合能量,是你走进一个项目时能不能感受到它的生命力、创造力、社区的热情,还有团队之间的连接感。我当初进入加密行业,正是因为被这种 vibe 所吸引:一种探索、创新、不断突破边界的氛围。
当然,不是每一天都 sunshine,我们也会有低谷、有迷茫,但只要整个生态还保有那种"向前走"的能量,就依然值得全情投入。
我一直觉得,如果我们搞这些东西只是为了工作,而无法从中获得乐趣,那真的太可惜了。再强的技术、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氛围感",我自己都提不起兴趣。相信很多人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的"岗位职责"其实就是努力让整个生态的 vibe 保持活跃、真诚、有激情 —— 某种程度上我就像是个"氛围营造师"吧(笑)。
把 Polkadot 的 Vibe 翻译给传统机构
Kristen:太酷了~那接下来我们请 Wilhelm 发言。我一直很好奇,传统机构和 Web3 世界的"vibe(氛围感)"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你是怎么把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连接起来,促成合作的呢?
Wilhelm: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其实我认为,"vibe"反而正是很多传统金融人被 Web3 吸引的原因之一。虽然在传统金融圈我们不太会用"vibe"这个词,我们更习惯叫它"noise",比如"市场的声音"或者"市场热度",但本质上它们表达的是同一种东西 —— 一种感受到趋势、机会和人群动能的直觉。
Web3 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开放、直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真实、更有热情。而传统金融并不是没有 vibe,只是它更结构化、更含蓄一些。我觉得,很多时候问题不是"有没有 vibe",而是你能不能翻译出对方语言中的 vibe。我们要做的,就是把 Web3 的 vibe 翻译成传统金融能理解的"市场热度",再把传统金融的逻辑反过来翻译成 Web3 世界能接受的表达。
Kristen:那你觉得这两个群体能真正找到共同点,实现深入合作吗?
Wilhelm:我认为完全可以。如果你站在一个传统对冲基金或资产管理机构的角度,他们本质上是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而当他们接触到像 Polimec 这些 Web3 机构时,背后的"氛围"和项目热度,其实就能成为吸引他们的关键。
就像我刚才说的,这很多时候是语言体系的不同。传统金融追求的是"流动性",Web3 也讲"流动性",但定义略有不同,呈现形式也不同。但本质上,双方都在寻找资金效率、投资组合优化、回报增长的路径 —— 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只要找到共通语言,合作空间是很大的。而且,好的合作也能激发出一个健康正向的"氛围感"。
Kristen:那是什么契机让你决定投身到 Polkadot 生态的呢?
Wilhelm:其实我和 Polkadot 的渊源已经有几年了。站在传统机构的视角来看,Polkadot 是 Web3 生态中基础设施级别的核心组件。这一点很关键。
如果你从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甚至像 BlackRock、Vanguard 这种头部机构的角度去看,他们考虑的是长期布局、系统性基础设施,而不是哪条 meme coin 突然暴涨。在这种框架下,Polkadot 的定位就很清晰,它是 Web3 的"底座"。
第二点是我觉得 Polkadot 正处于一个"找到自己声音,并把声音放大"的阶段。它有扎实的技术、强大的开发团队,也有清晰的结构,只是目前"市场热度"还没完全匹配上这个技术实力。而这,恰恰是机构最擅长介入的地方 —— 发现被低估的价值,然后放大它。
所以对我来说,Polkadot 吸引我的主要原因有三点:它是 Web3 的基础设施,它的阶段正好具备潜力,而且技术团队非常强大。
Kristen:确实,Polkadot 这几年技术做了很多,但在市场端还需要更多放大声音的工作。那你在跟传统金融机构沟通时,他们对 Polkadot 的认知深吗?还是说大多数人只知道比特币?
Wilhelm:我一向实话实说 —— 是的,大部分机构第一反应还是比特币,这是行业现状。但如果你去聊一些比较前沿的科技 VC 或大型基金,其实你会发现他们关注 Polkadot 已经很多年了。我们甚至和一些养老基金有过深入交流,他们是知道 Polkadot 的。
当然,如果你突然问他们:"你知道 JAM 是什么吗?"他们大概率回答不上来(笑)。所以 Polkadot 的名字是有"品牌知名度"的,只是背后的技术体系、生态结构需要有人来解释清楚、铺好理解路径。
这其实也是我们创建 265 Dots 的原因之一 —— 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 Polkadot 放大声音、翻译话语体系,让更多机构真正理解 DOT 的价值,并推动落地应用。
创造一种人人都是投资人的 Vibe
Kristen:明白了,谢谢你的分享。说到这,我想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2025 年年初 Gavin 来中国的时候,我有个朋友还特地发信息问我:"我现在可以买 JAM 代币了吗?"这其实也说明,我们双方在用户教育和生态建设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笑)。谢谢你,Wilhelm。
那接下来这个问题想请教 Luca。Polimec 是一个面向投资者的平台,我很好奇,你们是否也需要去兼容和吸引不同类型的"vibe"?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那么目前你们最希望吸引的是哪一类人群?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他们引入 Polimec 生态的?
Luca:谢谢 Kristen,其实我刚才也很喜欢大家关于 "vibe" 的那段讨论。我想从 Flavio 提到的 Web3 文化说起,再延伸到 Wilhelm 的观点 —— 就是传统金融(TradFi)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隔阂。
在 Polimec,我们提供的是一系列面向早期阶段的融资机会。现在由于我们正在拓展 EVM 兼容生态,支持的网络更多,项目选择也更广。回顾几年前的加密市场,那时候投资人往往非常偏执 —— 如果某个项目不是自己所在的链或者生态,他们根本不会考虑。但今天,市场已经成熟了许多,大家变得更务实、更理性。
无论是 TradFi 还是 DeFi 的投资者,现在他们关注的核心点其实是一样的:有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团队是否靠谱?项目是否具备成长潜力?这些才是决定是否投资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希望吸引的 "vibe" 是兼容 TradFi 和 DeFi 的 —— 有判断力、有耐心、关注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热度的人群。
同时,用户体验也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方向。
过去大家可能觉得用链上钱包挺酷的,能自己掌控资产、用助记词听起来很"去中心化"。但现在不一样了,用户更看重的是"方便"。如果还要抄助记词、手动备份、自己保管,大部分普通用户根本没兴趣。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是去除一切"摩擦":让用户可以直接用邮箱、谷歌账号、苹果 ID 登录,整个流程尽可能做到极简直观。
当然,界面设计也不能忽视 —— 视觉美观、交互动效流畅,这对 Web3 用户、TradFi 投资者来说都是加分项。漂亮的网页和好的使用体验,谁不喜欢呢?
Kristen:听起来,Polimec 真的是在努力让"投资早期加密项目"这件事变得更简单、也更亲民。那我好奇,在你们推进这类产品设计的时候,欧洲的政策环境有没有给你们带来帮助?或者说是不是在欧洲会更容易落地?
Luca:从用户使用体验来说,我们并没有觉得欧洲用户和其他地区的用户有特别大的差异。但确实,不同地区的项目在"风格"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比如亚洲项目,前端设计普遍特别强,视觉风格好、Demo 漂亮,社区活跃度也高;而欧洲项目往往是技术很扎实,但前端和社区相对薄弱。再看美国,或者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东项目,它们在"销售能力"和"市场推广"上是最强的。
所以归根结底,一个成功的项目一定是三方面的结合:技术过硬、视觉出色、销售到位。但就目前来看,在市场中真正跑出来的项目,往往靠的是"销售能力"和"渠道能力" —— 会讲故事、能找资源、善于铺渠道。
我们也清楚,Polimec 要想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投资人,就要在这三个方向都发力,尤其是要降低用户门槛、提高使用体验,把加密早期融资变成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事情。
没有稳定币,Web3 市场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Kristen:听上去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那我们把话题转向"投资环境"。最近,关于"稳定币"的新闻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无论是《Genius Act》的推进,还是香港推出的稳定币监管政策,整个市场都在热议。有趣的是,很多大型项目也开始转向稳定币领域,比如中国电商巨头京东(你们可能不太熟悉),已经宣布计划申请稳定币相关的合规牌照。
我个人认为,这一波稳定币政策的出台,其实是对整个加密行业的一个积极信号。所以我特别想聊聊这个话题。这个问题我想先请教 Flavio —— 虽然不简单,但我记得你之前在香港提过一些很独到的看法,所以特别想听听你怎么理解这一轮政策变化。你认为这是一个行业进步的表现,还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 Gavin 曾在采访中明确表示,稳定币本质上是中心化的,这与 Web3 所追求的去中心化理念相违背。你怎么看这个矛盾?
Flavio:这个问题一提出来,Luca 可能都要笑了,因为我常说自己是个"现实主义者"。
在我看来,稳定币的广泛采用,已经成为推动整个加密行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前段时间,我看到 Tether 的 Paolo 做了一个简短的访谈,他说了一句我很认同的话:对发展中国家的用户来说,稳定币是"规则改变者"(game changer)。它们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还能让很多人第一次拥有一个真正"稳定"的货币选择。
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稳定币的普及是一件积极的事。
当然,说到监管,这就像政治,总是会存在"太过"或"不足"的问题。监管的初衷应当是保护用户,但现实中往往变成对创新的限制甚至扼杀,这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至于 Gavin 提到的"稳定币是中心化的",他说得没错。但问题是,我在意吗?说实话,我并不太在意。因为现在市场需要的是流动性,而稳定币正好解决了这个实际问题。
我一向不认为 Web3 会"一步到位"。我们没必要也没能力一开始就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底层的基础设施搭建起来,哪怕暂时需要用中心化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也没关系。等未来技术条件成熟了,我们可以再逐步向去中心化过渡。
说到底,如果一个项目只是"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却无法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那它就是没有意义的。而现实中,中心化架构往往效率极高,这也是为什么传统金融能运转得如此顺畅。
所以我觉得使用 Tether 或 USDC 并没有什么问题 —— 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市场甚至很可能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Kristen:确实,这种"现实的便捷性"可能与 Web3 的理想有点冲突,但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确实让行业更容易落地,特别是当监管政策逐步明朗之后。
Flavio:是的,价值观当然重要,我们也确实需要努力朝 Web3 的方向前进。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不可能抛弃一切,只为了追逐一个理想目标。
Web3 是一门生意,不是慈善事业。我们需要用最合适的工具和最合适的伙伴来推动事情的发展。不是所有时候都能活在"自由精神"的光环下,这并不现实。
Kristen:确实如此。但至少我们还有比特币这样更具去中心化特征的资产,它现在也开始逐步进入监管视野了。在某种程度上,也许可以平衡掉稳定币所带来的中心化趋势。
Flavio:没错,现在比特币已经成了"数字黄金"。这几年围绕它的叙事换了好几轮,说实话我都搞不清现在流行的是哪个版本了。但只要大家还在买,特别是 MicroStrategy 不爆仓,我晚上就能睡个好觉(笑)。
从比特币到 Polkadot:机构加仓 Web3 的下一步?
Kristen:哈哈,说得非常好。那我想请教 Wilhelm 一个我特别关心的问题:现在各国陆续推出稳定币的监管政策,你认为这是否能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更顺畅地把资金引入 Web3?毕竟这类政策确实降低了法币进入加密世界的门槛。你觉得,这是否会带来一波资金流入?
Wilhelm: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可以接着 Flavio 刚才说的那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还想补充一点,通往罗马的路也有很多条,而稳定币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路径。
对传统机构而言,稳定币是进入加密世界的"缓冲区"——它带来了熟悉的工具,比如托管服务、清晰的会计处理方式、稳定的定价机制,也便于他们做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在这个层面,稳定币成为 Web3 生态发展的"基础设施级"存在。
而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关键在于"足够简单才能被理解和监管" —— 这就是美国常提的 KISS 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一旦监管理解了稳定币的机制,就更愿意放行相应的合规许可。当稳定币这一环通了,机构自然会跟进,因为他们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投资决策流程入场。所以我认为,这一系列监管进展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
Kristen:那目前有没有一些机构投资者已经主动接触你们,对投资 Polkadot 表现出浓厚兴趣?
Wilhelm:当然有,而且种类非常多样。我们既接触到一些灵活的小型资产管理公司,也与一些大型机构保持交流。他们有的专注交易,有的擅长结构化投融资。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在讨论"要不要投加密"或者"投哪个代币"了,而是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需求已经存在,监管也越来越清晰。
看看欧洲和美国近期对加密 ETF、ETP 的支持情况,就能看出这个趋势。Polkadot 也已经出现在这些产品组合里,说明机构已经在主动配置。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举个例子:一个小型对冲基金的投资决策可能只需一两周,而一个大型机构可能要经历风控、法务、合规、董事会审批等一整套流程。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好戏还在后头,Polkadot 的战略布局一直非常扎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耐心与专业。
Kristen:是的,传统机构确实做事更稳重。但我注意到,过去很多机构按兵不动,现在却开始行动了。有些甚至已经在制定 Web3 和 Polkadot 的长期策略。你是否也观察到这种转变?尤其是在这轮稳定币政策出台之后。
Wilhelm:你说得没错,我也确实感受到这种趋势正在发生:越来越多机构开始"认真考虑进入 Web3",并设定明确的发展路线图。
从历史来看,机构的进入是逐步推进的 —— 最早是比特币吸引了注意,然后是 Altcoins,接着是 DeFi、NFT、链游等不同领域的轮动。而在政策上,世界各地也都在推行"轻监管"或"监管沙盒",这就像是一道道引导机构入场的闸门。现在有些机构甚至已经持有稳定币,虽然他们未必会公开说,但市场早已悄然启动。
再比如摩根大通已经推出自家的稳定币,其他私人银行、批发银行也在试水。这说明这扇门已经打开了,只是走进去的人还没全部出现,而 Polkadot 也在他们的考察名单之中。
当然,我们也不能等靠政策推动,生态自身必须更成熟。特别是在沟通方面,我们需要把 Web3 的叙事"翻译"成传统金融可以理解的语言,这样他们才会真正感到安全和可信。
Flavio 刚才其实也说得特别精准:Web3 生态的关键在于找到"自由"和"安全"之间的平衡点。
对机构来说,安全感是前提;而对创新者来说,自由度是动力。我们不能牺牲安全去追逐所谓的"绝对自由",也不能因过度追求合规而扼杀创新。
所以总结来说:
稳定币确实是机构入场的"催化剂";
Polkadot 已经成为被重点关注的基础设施之一;
接下来要做的,是用专业、清晰的方式,让这些机构看懂、听懂、敢投。
这是一场长期战役,但方向是正确的。
打通 TradFi 与 DeFi 的最后一公里,稳定币正成为 Web3 的桥梁
Kristen:好的,接下来我们请 Luca 来聊聊。你怎么看这次稳定币监管政策的发布?它会对 Polimec 的增长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比如是否会带来更顺畅的出入金通道、更多国家市场的开放,或吸引更多传统金融伙伴参与?
Luca: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可以用"监管即将落地"来概括。这对传统金融环境是非常积极的进展,因为它为机构提供了更清晰的操作框架。例如:这些资产应该如何分类?能否列入资产负债表?相关的风险评估标准是什么?一旦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答案,很多原本关闭的大门就会被打开。
正如 Wilhelm 所说,大型机构的决策周期确实较长,很多流程从启动到落地往往需要 6 到 24 个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动作。事实上,很多机构虽然还没有发布面向公众的产品,但内部流程早已启动,关键在于:整个市场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这种认知的转变会显著增强他们对加密资产类别的信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有了监管框架,也就可以合规地使用稳定币开展日常业务。这不仅降低了他们的顾虑,也推动了整个服务链条的成熟。你提到的出入金问题——确实,监管明确之后,会有更多合规服务商进入这个领域,抢占市场份额。目前整个稳定币市场还远未饱和,比如 USDT 和 USDC 虽然市占率高,但仍无法覆盖所有使用场景。因此,新玩家、新机制将不断涌现,带来更低费用、更好体验的产品。
对于我们这类融资协议来说,这是极大的利好。它不仅让投资者获取稳定币更便捷、成本更低,也让传统机构在使用这类资产时更加安心,因为他们知道这已经被监管许可,至少对某些稳定币而言是如此。
Kristen:那你觉得这波合规化能让稳定币的使用成本降低多少呢?
Luca:我的看法是——成本会明显下降。目前很多服务商的费率和点差确实偏高,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交易量有限,另一方面是出于合规成本和风控需求。但一旦在合规环境下实现规模化,业务能在多个司法辖区展开,边际成本自然会快速下降,这会极大提升机构投资的吸引力。
就像 Wilhelm 提到的,摩根大通其实早就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 JPM Coin,并搭建了私链 Kinexus,已经测试运行了三四年。据说光内部结算的交易额就达到了 2 万亿美元。所以不能因为他们没有在公开市场上推出某个链上产品就以为他们没有参与,他们其实早就在准备了。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通过更低的成本迅速占领市场,同时还能实现可观的利润,这是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Kristen:我感觉 USDC 在 Polkadot Hub 上的落地,会激励更多像 Hydration 这样的协议与中心化交易所整合,也会推动稳定币在 Polkadot 网络上的普及。
Luca:没错,我也很期待它带来的激励表现。通过流动性激励,确实可以吸引更多用户参与,让整个生态运转更顺畅。
Flavio:这其实本质上是"采用率"的问题。以 Polimec 为例,我们现在甚至允许用稳定币支付 Gas 费用。这样的"抽象化"机制越多,用户体验就越好。
目前法币出入金依然是用户最大的痛点之一。例如,用户充值法币往往需要等待 24 小时甚至更久,到账之后还要再处理链上资产转换,这无疑拉高了使用门槛。而现在,传统金融(TradFi)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间的桥梁已经变得更高效、成本更低,这是我们非常重视的方向。
我们也确实在着手推动新的解决方案,很快会有新产品在传统金融环境中落地。虽然激励措施重要,但我们的目标不是依赖激励,而是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的结构性难题。
Kristen:那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当他们用稳定币支付时,他们真的知道自己在用稳定币吗?比如有些场景,用户的付款是不是在后台被自动换成其他币种了?
Flavio:是的,这种场景是存在的。比如用户用 USDT 支付交易费用,系统会在后台自动将 USDT 换算成等值的 DOT 来扣除手续费。但对用户而言,这一切是无感的。
用户只在乎两件事:便宜和快捷。只要满足这两点,他们就会选择使用。至于后端是怎样处理的,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因此我们在产品设计上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越简单,越好用。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kY2CIYTYo
PolkaWorld Telegram 群:
https://t.me/+z7BUktDraU1mNWE1
PolkaWorld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PolkaWorld
PolkaWorld Twitter:
@polkaworld_org
更多内容
关注 PolkaWorld
发现 Web 3.0 时代新机遇
点个 "在看" 再走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