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

一个周末,花400美元,我搭建了一个launchpad平台

本文以项目方口吻展开:


上周末,我花了两天时间,用400美元做出了Blind——一个基于Base链的代币发行平台(Launchpad)。它证明了:打造有意义的产品,不需要百万融资、庞大团队,甚至不需要几个月时间

为什么做这个?

过去半年,我观察到:

  1. SocialFi 崛起,但没人整合跨平台的社交数据来评估用户资质。

  2. Pump.fun 这类Launchpad估值离谱(5亿美金!),但技术难度并不高。

于是,我给自己下了战书:能否用一个周末,零团队,极低成本,做出类似产品?

Blind的核心创新

社交门控发行:代币创作者可选择性公开社交数据(粉丝数、声誉分数等),既用声誉背书,又无需完全暴露身份。

    可配置准入:创作者可设置预售门槛(如"粉丝≥1万"),过滤低质量参与者。
    完全匿名可选:数据默认隐藏,支持模糊展示(如"4万+"代替真实粉丝数)。

我是怎么做到的?

1. 技术选型:走最短路径

:放弃Solana选Base(EVM链,开发体验好,Gas费低至0.01美元)。

    基础设施:直接用Flaunch的SDK,省去智能合约从零开发。
    部署方式:用户提交请求,我的后端机器人统一执行代币部署,确保标准化。
    2. 开发框架

成本:总计405美元(含域名、托管、AI工具)。

    架构
    前端:Next.js + Vercel
    后端:Node.js + Railway
    数据:Postgres(用户资料)+ Redis(缓存)
  • 核心功能优先级:先做代币发行和社交数据拉取,最后优化前端。

3. 冷启动秘诀:制造困惑

提前一周预热:发 cryptic 推文,让用户猜"Blind是什么"。

    虚荣指标:上线前开放注册,用排行榜刺激FOMO(最终4万人预注册)。
    24小时倒计时:发布长文揭秘,留足悬念。

为什么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AI工具(如Cursor+Claude)让单人开发效率飙升,但多数人还没意识到这一点。未来6-12个月,是独立开发者套利的黄金窗口

你可以复制的方法

  1. 想法→拆解:列出核心组件,优先做不可删减的功能。


  2. 绝不重复造轮子:用现成SDK、合约和托管服务。


  3. 营销>代码:用户不关心技术,只关心"为什么值得用"。


  4. 快速上线,迭代反馈:第一印象决定生死,但完美主义是敌人。

最终成果

  • 两天开发,400美元成本。

  • 上线前4万注册用户。

  • 证明了一件事:小团队甚至个人,现在也能挑战"估值泡沫"


如果你有想法,别等融资、别等团队——现在就是动手的最佳时机

(附:项目已上线 goblind.xyz,欢迎来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从币安Alpha到Web3:坚持与连接的旅程

终于 我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到了一个空投,成功打下了一次TGE。 这一刻,结束了长达二十多天的"颗粒无收",仿佛在漫长的跋涉后,终于看到了一抹曙光。 整个8月,我仅拿到了三次空投,扣除成本后,收益寥寥无几。 然而,我依然选择坚持,不仅仅是为了微薄的利润, 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