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bridge 创始人:写代码是最简单的部分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在 Polkadot 生态的快速迭代中,多个关键项目正迈入重要里程碑:
Hyperbridge 正迎来 TGE 倒计时。它不仅已经在 24 小时内完成百万笔交易,实现 DOT 在主流 EVM liquidity hub 之间的自由流转,还将通过 Relayer 激励与 Intents Protocol 扩展 USDC、USDT 等跨链应用,推动 DeFi 飞轮加速运转。
Mimir 在多签安全与用户体验上持续突破,集成了 12 大应用,正在引入 AI 助手以提升规则解释、交易验证与跨链操作的智能化程度,成为 DAO、赏金、团队与投资人的资产管家。
Polkadot Deployment Portal (PDP) 与 Hub 则有望成为生态易用性的转折点,为开发者提供一键部署 EVM 兼容平台的能力,大幅降低构建与运维链的门槛。
在这场圆桌中,几位项目代表不仅分享了各自的进展与挑战,也展望了 Polkadot 如何通过跨链桥接、多签安全、AI 辅助与开发者工具逐步打开市场大门。
正如 Gavin 所说,Polkadot 的未来,不仅是技术驱动的,更是应用与用户可及性的全面提升。
继续阅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吧!
Hyperbridge TGE 倒计时
Kristen:Hyperbridge 已经上线,并且在跨链桥接上带来了一些突破性的创新。不过你之前在 Twitter上说过一句话:"写代码其实是最简单的部分。"那接下来真正的挑战是什么?对你来说,难点在哪里?
Seun:哈哈,其实那条推文本来是针对别的事说的,不过确实放在这里也很适用。写代码往往是最容易的部分,真正难的是其他事情,比如市场推广、产品迭代、商务拓展等等,这些都很有挑战性。
我们现在最大的里程碑就是即将到来的 TGE。大家都等了很久了,不管是社区成员、合作伙伴还是投资人,对我们来说,TGE 不仅仅是代币上线,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去实现 Hyperbridge 的去中心化,因为如果代币没有真实的应用场景,我们都知道最后会发生什么,所以这段时间我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这里。
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TGE 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上线(不是几个月,是几周)!我们已经准备了很多配套机制,比如 OpenGov,还有针对 Relayer 的激励机制 —— 他们会负责跨链消息和共识证明。如果有人想参与进来赚取代币,只需去查看我们的文档,了解如何搭建"共识中继节点"和"消息中继节点"就行,没有其他复杂要求。
我们在借鉴比特币的模式:通过贡献工作来维护网络,从而获得奖励,而这些工作本身又对用户和应用有价值。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和做市商、交易所等合作伙伴沟通,这过程其实不轻松,我这周几乎每天都在开会,眼睛都快熬红了,但我觉得我们能搞定。
24小时100万笔交易!Hyperbridge 让 DOT 自由流转,DeFi 飞轮全面启动
Kristen:BD 和市场确实不容易,我看到 Hyperbridge 的激励计划表现得不错吧?好像在 24 小时内就完成了 100 万笔交易?
Seun:对,能看到这样的成绩真的让人兴奋。现在 DOT 代币已经可以在所有主流的 EVM liquidity hub 之间自由流转了,许多用户特别是 Hyperbridge 社区成员一直呼吁这项功能。让我更开心的是,我们的技术现在不再只是理论上"安全跨链桥",而是真实运行、服务真实用户的基础设施。
而且我们很快会推出 Intents Protocol,让 USDC、USDT 等主流代币都能在各大 EVM liquidity hub 之间自由跨链,我相信我们能在该领域抢占市场份额。
我们的产品有个革命性的优势:它和现有的跨链 swap 不一样,传统的跨链 swap 如果另一端没有流动性,你的交易可能会一直卡住,用户只能去官方 Discord 找人帮忙退钱。但在 Hyperbridge 上,你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即使交易失败,也会有超时机制,资金总能退回到你手上。未来这个机制也会延续到我们的 swap 产品中,让用户始终完全掌控自己的资产,我对这一块的颠覆潜力非常兴奋。
Kristen: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DOT 的激励计划是会运行 12 个月,对吗?
Seun:是的,DOT 社区国库批准的激励计划是 12 个月。但我们和 Bifrost 团队有一定的灵活度,可以把激励分配到交易量最多的链上。现在我们是把激励分散在 Arbitrum、BNB、以太坊等几个链上,先观察用户在哪里更活跃。
结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BNB 链的需求非常大,Binance 上的锚定 DOT 已经超过 6000 万美元规模了,而且很多人把锚定 DOT 换成官方 DOT,然后再桥回去使用 Polkadot 的 DeFi,这是非常好的信号。另外 Base 链上的活跃度也很高。
所以我们打算在未来三个月重点关注这两个生态,把绝大部分激励投放到这里,从而形成更深的流动性池,服务用户和应用。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 DeFi 飞轮:为 DOT 拓展更多 DeFi 应用场景,我们希望能在这两条链上实现这个目标。
Kristen:很高兴听到这些。我还看到你最近参加了不少活动,那么接下来你们在合作层面主要关注什么方向呢?
Seun:目前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为 Intents Protocol 引入更多流动性提供者,这是当前的重点。同时我们也在和资产发行方沟通,不管是投资银行(比如瑞银 UBS)还是一些日常的资产发行项目,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资产能跨链、多链流通,而我们希望他们能选择在 Hyperbridge 上原生发行。这就是我们接下来主要的两个方向。
多签真的安全吗?Mimir 的防护机制 vs. 跨链桥的高风险挑战
Kristen:谢谢 Seun。那接下来我们问问 Tiny。第一个问题是,虽然 Mimir 的多签技术已经被很多主流生态项目采用,并且帮助各类 DAO 解决了资金管理的难题,但我想抛给你一个挑战,比如,Seun 之前提到过,多签本身其实容易受到攻击。你怎么看?
Tiny:这是个好问题,其实我们也思考了很多。Mimir 已经同时支持 Substrate 和 EVM 的多签。从一开始到现在,用户资产安全始终是我们最优先考虑的。在我们看来,多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链上逻辑,二是前端风险。
先说链上逻辑,比如 runtime 或合约的漏洞。Substrate 的多签模块以及 Safe 已经运行超过 5 年,从来没有出现过逻辑层面的攻击,再加上审计报告的支撑,我们认为它们的安全性是经得起考验的。
再说前端风险,UI 有时候可能被劫持,从而误导用户。Mimir 在前端部署上会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把攻击的门槛提高了很多。和 Safe 需要先线下收集签名再上链不同,Substrate 多签会把所有签署记录直接写在链上,这样所有多签产品的审批流程是公开可查的。比如你既可以在 Mimir 里查,也可以在其他多签工具里交叉验证。
除此之外,针对交易数据的风险,我们还提供了原始数据解码器。在提交交易前,用户可以直接看到这笔交易的底层数据,确保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我们也集成了 Polkadot.js Console 等工具,让用户能在 Mimir 内部安全地验证交易。同时我们还提供交易模拟功能,你可以在签署前就看到账户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然,风险有时也来自人本身。比如有的成员并没有仔细检查交易细节,就直接点了确认,这其实才是最大的隐患。接下来我们即将上线的 Safe 兼容版多签,会延续 Safe 的设计原则。我们不仅会有交易模拟,还会推出独立的第三方交易验证器,让用户对离线签名和资产安全有更强的信心。
Kristen:Seun,你怎么看?或许跨链桥和钱包场景不太一样,没法完全放在一个维度去比较?
Seun:对,没错。跨链桥和钱包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应用,但这并不改变一个事实:它们本质上都是"蜂蜜罐",天然吸引黑客和攻击者。比如最近 Safe 和 Bybit 的黑客事件,损失就超过了十几亿美元,这说明这些地方往往就是攻击者的重点目标。尤其是跨链桥,风险更大,因为它的多签节点都是在线的,而多签钱包的签名人可能还会用冷钱包离线操作,但跨链桥的签名节点肯定得在线,它要实时处理交易、签署跨链证明,这就意味着任何来自互联网的攻击(比如 SSH 漏洞)都有可能直接导致桥上的资金被盗,甚至团队内部人员也可能入侵你的网络。
所以,理解不同桥底层的安全机制和潜在风险非常重要。我前阵子发过一条推,说有人通过 Hyperbridge 跨链了 5 万美元资产,这类用户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充分理解 Hyperbridge 的安全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信任,他们绝对不会把这么大金额的资产放进来。因此,"安全性"对我们来说始终是重中之重。
集成 12 大应用 + AI 加持,Mimir 让多签更安全、更智能
Kristen:其实我觉得 Hyperbridge 和 Mimir 在安全性上都做了很多努力,同时 Mimir 也在可用性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最近也注意到你们的一些更新,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其中最重要的几项改进?
Tiny:目前我们已经集成了 12 个 Polkadot 生态应用,比之前多了不少。比如 Region X、Polkassembly,以及 Bounties(专门给赏金创建者管理赏金的工具)。另外,既然 Seun 也在场,我们其实很希望未来能让 Hyperbridge 集成 Mimir 的 SDK。不管是 EVM 还是 Substrate 用户,都能更方便地跨链和资产管理。
在用户体验上,我们最近得到了 UX Bounty 的帮助,他们做了审计并给了很多宝贵的反馈,我们也在持续改进,最大的变化是全新布局,用户打开首页就能看到自己的资产、收藏的应用、待处理的交易以及账户结构——几乎所有操作都能在一个页面完成。
同时,很多用户之前对 Mimir 的一些功能并不了解,比如模板和批量交易,现在我们把这些放在右侧栏,随时可见。我们也优化了交易相关的页面,比如待处理交易页面现在更清晰;提交交易时有跨链模拟,可以提前看到结果;多签创建过程也进行了优化,加入了"科普引导"——用户在创建和使用账户的同时,就能慢慢理解"多重签名"到底是什么。另外,我们还加入了 Proxy 支持,以及交易通知功能,用户可以选择邮件或推送通知,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有新交易需要处理。
Kristen:我还注意到,当我打开网页时,会有一个短视频自动介绍新功能,这让我感觉非常直观和易用。那么能不能提前透露一下接下来你们在规划中的一些创新功能?
Tiny: 除了 PolkaVM 版本和 SSH 迁移,我们接下来最重要的计划就是多签 AI 助手。我们希望 AI 能在两个关键方面帮助用户:
第一,解释规则和错误。多签有很多规则,比如押金、延迟代理、纯代理等等。用户在操作时也可能遇到错误,AI 可以即时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
第二,快速导航。用户只要直接说"我要转一些代币给地址 A",AI 就能带他跳转到正确的转账页面,并自动填好表单。同样地,AI 还能和第三方应用连接,比如用户说"我想在提案 1111 上投票",AI 就能直接提供链接,让用户一键跳转到 Polkassembly 或 Subsquare 进行操作。我们很高兴看到现在已经有三个 DV 项目在探索 AI,这说明整个生态已经准备好迎接 AI 的加入。
Mimir 的目标就是通过 AI 让 Polkadot 上的多签更加流畅、安全、好用。除此之外,我们也在考虑增强跨链能力,比如集成更多桥接方案和工具,让用户体验更加完整。
Kristen:说到 AI,我觉得 Papermoon 也做得很不错。我刚才发了一个链接,点开之后里面就有 AI,你可以随便问任何关于 Polkadot 的问题,它都能用任何语言回答。我试过用中文问 "PVM 是什么",它就直接用中文回复我,所以我觉得 Papermoon 在 AI 上做得很好,我相信 AI 的确能给我们的产品带来很大助力。
Alberto:哈哈,这个功劳其实不在我们,这是一个外部服务商的方案,我们只是接入了他们的解决方案,但确实挺好用的。老实说,要让 AI 回答准确,前提是文档必须写得好,因为 AI 会把所有的文档抓取、整理成数据库,然后再基于这些内容给出回答。整个逻辑还是很有意思的。
不只是钱包:Mimir 成为 DAO、赏金、团队与投资人的多签管家
Kristen:对,的确如此。但这也让我们看到了 AI 能给产品带来的更多可能性和更友好的用户体验。那我再回到 Mimir 这边,你知道多签其实是个挺技术化的东西,哪怕它是一个钱包,但光解释它是怎么运作的,也得花好几分钟。所以我想问下,你能不能分享一下 Mimir 的用户群体都有哪些?到底是谁在用这个钱包?他们使用多签究竟能带来哪些具体好处呢?
Tiny:Mimir 的主要用户包括 DAO 组织、赏金管理方、开发团队以及一些投资人。这些用户都有比较复杂的组织架构,对安全要求高,同时又需要高效的操作体验。比如 Web3 基金会的架构就非常复杂,有四层结构。Mimir 在处理交易构建上能帮他们解决很多难题。下面我逐一说说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场景:
DAO 会用 Mimir 来做治理和参与生态,比如投票提案、激励发放、流动性挖矿、收益农场等等;
赏金项目非常依赖多签,赏金的发放人或管理人往往需要借助"纯代理 + 多签"来操作。Mimir 提供的"模板功能"就特别好用,因为有些赏金的交易可能包含 5 笔以上的子交易,如果一个个手动去构建会非常麻烦;
开发团队会用 Mimir 来做资产管理和链上管理操作,很多时候他们过去是依赖 Polkadot JS 的;
投资人则主要用多签来安全管理资金,同时还能享受 Mimir 的便利功能,比如质押面板,可以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让资产不断增值。
总的来说,Mimir 的优势就在于把第三方集成和原生功能结合了起来,真正贴合用户的需求,让 Polkadot 生态里的多签管理既安全又高效。
门槛太高?PDP 与智能合约平台或成 Polkadot 的易用性转折点
Kristen:大家都知道 Polkadot 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技术驱动"的生态。但说到底,最终还是市场会决定一项技术是不是有真正的价值,那么对于你们来说,这些多签、跨链桥和虚拟机上的突破,会在哪些实际应用场景里产生真正的影响呢?
Alberto:你说得没错,Polkadot 一直以来确实给人"技术驱动"的印象,但我觉得更关键的不是"市场决定技术是否有用",而是 Polkadot 的技术本身就很有用。
真正的问题在于——它的门槛太高,外界觉得难以接近。很多人常说 Polkadot 太复杂,这确实是真的。我自己也参与过在 Polkadot 上发起项目的过程,说实话真的很复杂。比如以前 Polkadot SDK 经常有大版本更新,导致兼容性问题,现在的确稳定多了,但整体上它依然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生态。
过去 Polkadot 一直在服务一个比较小的市场——那些想要"搭建自己区块链"的人。但实际上,这类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反倒是做智能合约平台的需求更广,比如现在大家都在发 L2,但很多项目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
相比之下,如果 Polkadot 原生推出一个智能合约平台,那会很有意义:它是治理驱动的,并且可以直接用 DOT 作为手续费,这样一来,Polkadot 的可用性会大大增强。毕竟想开发智能合约应用的人远比想搭建自己链的人多。因为你要自己建一条链,复杂度太高了:你得考虑出块节点、RPC 提供方等等一系列问题。而做智能合约平台,就能享受到已有的基础设施,比如钱包、跨链桥(比如 Hyperbridge)、DeFi 生态,所有这些都能直接对接。相比之下,如果你单独去构建一条链,就会完全被孤立出来。你需要自己搭建钱包、多签系统,或者即便用了 Polkadot SDK 提供的多签 pallet,也得自己做前端、应用界面、告警和监控等一整套东西。
所以我认为,让 Polkadot 更易于使用的第一步,就是推出原生的智能合约平台。这是个正确的方向。
Kristen:对,我听说 Polkadot 的确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听说 PDP(Polkadot Deployment Portal,Polkadot 部署门户)很快就要上线了。
Alberto:是的,全称就是 Polkadot Deployment Portal。它的目标就是降低门槛,让大家更容易使用。比如你可以直接选择一个模板——"我要部署一个 EVM 兼容的智能合约平台",点一下就能部署。但这里依然会涉及一些技术门槛,比如你还是需要准备一批出块节点(在 Polkadot 里叫 collators)。所以 PDP 虽然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依然存在一些技术细节问题,不是那么容易完全解决的。
Kristen:Seun,你怎么看呢?
Seun:我觉得跟 Polkadot 刚上线的时候相比,现在平台确实已经成熟了不少。作为在这个领域深耕两年多的人,总体感受就是——没那么痛苦了。当然,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说 Hub,它能降低在 Polkadot 上开发的门槛,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现在要上线一个平行链成本很高,你必须招募最顶尖的 Rust 开发者,而这些人基本上是软件市场里最昂贵的开发者。相比之下,如果只是开发智能合约,就可以招募到大量的合约工程师,他们的成本相对低很多。
另外,像网络维护、部署、运维这些事情,运营一条链的成本非常高。但如果只是部署一个合约,网络本身会帮你承担大部分的运行和安全保障,对开发者来说就轻松很多。所以在这些方面,我觉得 Polkadot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个人对 Hub 非常期待,也很兴奋能看到更多新应用因为 Hub 的出现而进入 Polkadot 生态。
Kristen:很有道理。关键就是要降低开发者进入生态的门槛,这是核心点。那最后,Tiny,你在这个话题上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Tiny:正如 Alberto 和 Seun 提到的,随着 Polkadot Hub 的发展,会有更多的 DeFi 应用迁移到 Polkadot 上,直接展示 Polkadot 的优势,比如高 TPS、低手续费、更强的安全性以及灵活的跨链能力,把这些特性真正展现给用户。而且,更多应用进入,也会吸引更多资金和更高的安全资产管理需求,所以我们会持续建设,帮助新项目能够更加顺利地落地。
展望未来,我们也有一个设想,或许之后可以和 Alberto 进一步探讨。比如,我们想要实现 Substrate 和 EVM 的互通,让用户既能在同一个平台上使用 EVM 多签,也能用 Substrate 多签,从而获得更无缝的体验。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打造一个强大的工具,给用户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Kristen:是的,既要对开发者友好,也要对用户友好,把进入门槛降下来。好,那今天的讨论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也感谢所有参与收听的朋友们。
我们聊到了三个项目在技术上的重要突破,之后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它们的发展。大家可以去关注今天几位嘉宾的项目,也欢迎继续关注 PolkaWorld,我们会第一时间跟进最新的动态。好啦,那今天的圆桌会议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c3342zeZ24
PolkaWorld Telegram 群:
https://t.me/+z7BUktDraU1mNWE1
PolkaWorld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PolkaWorld
PolkaWorld Twitter:
@polkaworld_org
更多内容
REVM 上线在即:DeFi 协议或将率先涌入 Polkadot Hub!
关注 PolkaWorld
发现 Web 3.0 时代新机遇
点个 "在看" 再走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