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国库还是基金会?Web3 基金会分享如何申请 Polkadot 资助!

资金只是起点,真正的关键是持续构建与信任!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图片

在 Polkadot 生态中,想要申请资金的团队常常面临一个关键抉择:到底该申请 Treasury(国库资助)还是 Web3 Foundation(基金会 Grant)?


Web3 基金会的生态发展副总裁 Bill 在最新访谈中给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答案。


他指出,"国库更适合有社区声望、已在生态中证明过自己的团队";而基金会的 Grant 则是"帮助新团队从零起步的孵化器" —— 通过阶段性拨款和项目审查机制,让想法逐步落地。


在这场对谈中,他不仅深入讨论了:


  • 资助渠道的选择逻辑与门槛差异; 

  • Polkadot 当前对支持生态项目的态度; 

  • 普通用户和开发者如何建立社区信任与长期规划; 

  • 以及为什么 Polkadot 能在十年后依然屹立。 


更延伸到了对去中心化协作、人性与理性、社区文化演变的哲学思考。从"要预期理性行为"到"靠榜样的力量让生态更友好",这场对话既实用又深刻。


如果你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 Polkadot 生态、找到合适的起点,这篇访谈值得你读完每一个段落。


图片



国库 vs 基金会:提案者该如何选择资助渠道?


ET:开发者什么时候应该去申请国库资金?什么时候又更适合申请 Web3 基金会的 Grant(资助)呢?


Bill: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简单来说,如果你还没有在 Polkadot 上有过良好的开发记录,或者你在社区中还不太为人所知,那直接去申请 Treasury 资金可能不是一个好主意。就算申请小额资金,也很难获得社区信任。我们过去见过一些团队(比例不高,但确实存在),拿到资金后几乎没做出任何成果,所以现在社区对提案方的"信誉度"要求越来越高。你需要有一定的声望,或者至少要有一个愿意为你担保、背书的人。


这就引出了第二种渠道 —— Web3 基金会的资助计划。基金会有专门的评审团队,会对申请团队进行审核,而且资助是分阶段发放的 —— 只有完成里程碑后才会拨款。所以对于刚开始接触 Polkadot、希望获得支持的开发者来说,从基金会的资助项目入手更合适,你可以访问 grants.web3.foundation,预约电话,Grant 团队会和你沟通你的项目目标、看是否符合资助方向。


但无论是去 Treasury 还是基金会,一个基本要求是,你得有一个经过认真思考的计划。不一定非要已经有完整的 MVP(最小可行产品),毕竟资助就是帮你把想法落地的,但"清晰的规划"必须有。


基金会和国库的"偏好"其实很相似(当然国库投票是社区决定的,但从历史数据看,社区认可的项目和基金会关注的方向差不多):核心要看"你有没有让用户使用产品的计划?有没有人需要这个产品?"


如果你只是说"我想做个很酷的技术产品",以前我们可能还会支持,但现在我们会追问"你的市场推广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有人需要它吗?它会用到 DOT 吗?"


我们不希望看到开发者"只做产品,不反哺波卡生态"。


ET:对,或者那种只是把别的生态的旧项目复制过来。


Bill:完全正确。我们尤其不希望看到"重复造轮子"的项目,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新颖的、独特的、最好是只能在 Polkadot 上实现的项目,那我们肯定会感兴趣。


ET:最近你们在资助项目上也有一些新变化,看起来你们现在更关注那些有创新想法、能获取用户、有市场落地计划的团队。你提到要评估项目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是否有实际市场,那么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变化或新的关注点吗?


Bill:对,可以这么概括 —— 我们现在更专注于帮助开发面向用户的应用、真正推动 Polkadot 增长的应用项目


这意味着:


  • 第一,项目要用到 DOT 代币;

  • 第二,我们得相信这个团队有能力把项目做出来。不过因为我们是"完成里程碑才付款",所以在团队资质的判断上,会比国库资金的审核稍微灵活一点,不用那么保守。

  • 第三,团队要"符合监管要求"。不能做违规的事,而且得清楚当前的监管环境。

  • 第四,项目得有"长期运营的规划"。要让用户持续使用,还要有合理的商业模式,能支撑团队长期维护项目。


我们想避免的情况是 —— 一个团队拿了 1 万美元的资助,开发了点东西没人用,GitHub 仓库几个月没更新,然后人就消失了。我们不想要这种项目,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持续被用户使用、持续得到支持的"真产品"。


而且说实话,我们自己也是 Polkadot 的用户,你去看我在 Kusama 或 Polkadot 上的账户,我有很多交易记录,我真的在用它。所以我们希望支持的是那种我们自己也想用、社区也会用、能长久发展的项目。



想做就去做:Polkadot 的力量来自每一个行动者


ET:我想我们可以换个话题,聊一些更"哲学"的问题。比如你在 Web3 领域工作这么久,有没有什么感悟?我知道你在网上有过相关的分享,那在这些年里,你有没有对"人性"或者"去中心化协作"有什么特别的观察或体会?


Bill:哈哈,这个问题我在一次 Polkadot 活动上确实讲过一场演讲,大概有两张关键的幻灯片。


第一张的标题是:"要预期理性行为"。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撒谎、作弊、甚至偷窃是理性的选择(即对他来说是经济上划算的),那么他很可能就会这么做。我们必须记住,区块链是一个对抗性环境,人们会去做对自己最有经济效益的事。


但紧接着第二张幻灯片的标题就是:"不要预期理性行为" ,生态里也有很多"非理性行为",有些人会做对自己不利的事,但也有很多人会"超额付出":生态里有特别多很棒的人,会无偿做很多事,比如在社区里答疑、帮助新人、参与治理投票……他们不是为了钱,而是出于信念和热情。


这种"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情况特别有意思,难点就在于"如何协调和治理这样的系统" —— 你不知道谁是理性的、谁是非理性的,有时候同一个人还会在两种状态间切换。


ET:我很认同,但我倒觉得无偿帮忙也未必是不理性。对很多人来说,"融入社区"或者"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种回报,是利他心理的体现。可能财务收益不是他们的动机,但"成为某个更大事物的一部分" —— 比如 Polkadot 这样全球化、完全去中心化的生态 —— 对至少一部分人来说,就是很强的动力。


Bill:你说得很对。我之前说"理性",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人"角度,也就是"能赚多少钱"的那种理性。但从更广义的哲学角度来看,比如功利主义,让自己感觉良好、让他人受益,本身也是合理且有价值的。


ET:我觉得这其实很好地引出了我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说,当一个系统没有所谓的"老板"时,人们的动力从何而来?你认为大家真的准备好进入一个没有中介、没有中心化权威的系统了吗?还是说我们其实仍然渴望某种中心化的秩序,想要有一个"领袖"或者权威人物来引导?这是个挺哲学的问题,但我很想听听你的看法。


Bill:这是个好问题。而且我觉得其实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因为这真的取决于个人。


我想先退一步说,不只是从 Polkadot 的角度,而是结合我过去的一些经历。我曾经做过老师,也做过软件工程经理,这些年遇到过很多不同类型的人。你会发现,有的人喜欢被安排任务,他们需要被告知该做什么;也有的人绝对不能被指挥,你让他做 X,他偏偏去做 Y 。还有一些人介于两者之间,所以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去中心化的环境对有些人非常适合,但对另一些人就不太好适应。我观察到,能够在这种去中心化系统中如鱼得水的人,往往是那些真正相信去中心化力量的人,他们既有自我驱动力,也能在意见不合的环境中保持冷静。比如在一个 DAO 里,假设 20 个人都支持一个提案,而你是唯一持不同意见的人。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意见一致。它不是"集体意识",不是"蜂群思维"。但有些人就很难在这样的氛围中工作,而另一些人则能在其中发挥出色。


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与表达。没有什么"存在权威的 DAO"、也没有"Polkadot 之王",所以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行动。我经常在 Reddit 上看到有人问:"为什么 Web3 基金会不去发起一个关于某件事的公投?"但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发起公投!


ET:对,"想做就去做",我们有时候也会用这句话反驳那些只会抱怨的人。


Bill:没错。如果你觉得这是个好主意,那就去做吧,而且 Web3 基金会也确实这么做过 —— 所有记录都是链上公开可查的:例如有社区成员提出了某个"愿望变更"(wish-for-change)提案,然后 Web3 基金会看到觉得不错,就会帮他们支付决策押金(decision deposit)。现在这个押金挺高的,大概是 20,000 DOT,不过提交提案的押金只有 1 DOT,而且如果提案通过,还能退回,所以你只要花 1 DOT,就能写一个提案;如果 Web3 基金会认为这个想法不错,我们会帮你出决策押金。


我们也见过其他团队因为认同这个提案,主动帮忙付押金的情况。所以我觉得,确实有一类人、一类团队特别适合去中心化生态,但也有很多人不适合。不过,我确实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适应这种新型的协作方式。


ET:我觉得在这种生态中,有创业精神的人往往表现得最好,他们喜欢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行动力很强,他们既能独立工作,又能灵活地加入团队、和他人协作。


我觉得有个特别值得一提的例子 —— Polkadot Builder Party。那是一个真正的社区自发组织的活动,而且它现在已经成了 Polkadot 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松。目前报名的参与者超过了一千人,这真的挺惊人的—— 这完全是自下而上的社区动能。



Bill:哈哈,对,我刚才还在试图找确切的数字,我记得 Radha 发过,但现在没找到。


ET:我这有数据 —— 目前是 1,192 位参与者。


Bill:哇,比我上次看到的还多一点!太棒了,这真的是一个草根式的活动。我记得最早是 Tommy 提出的这个想法 —— 他说:"Polkadot 2.0 就要上线了,我们应该办点什么来庆祝一下。"然后这个想法慢慢演变成了"Polkadot Builder Party"。现在我们看到,有这么多人在 Polkadot 上构建项目,这正好验证了那句话 —— "你可以直接去做"!我特别喜欢看到这种社区的能量。


Web3 基金会其实团队很小,大概就 50 个人。Polkadot 的存在不是为了 Web3 基金会,相反,而是 Web3 基金会是为了 Polkadot 服务的。我们希望整个社区都能为 Polkadot 出力而且我们确实看到了这一点 —— 大家在举办活动、推广演讲、参与治理、投票、发表意见、建设生态……这一切都让人非常振奋。我真的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在为 Polkadot 的愿景努力前进。



靠榜样的力量,而不是奖励机制,让社区更友好


ET:我们又收到一位观众的问题,他问有没有专门的激励计划,让 Polkadot 社区能更友好地接纳新成员?


Bill:说实话,我甚至很难想象一个"激励计划"要怎么做哈哈。比如"你今天对新人很友善,奖励你一点 DOT?"——这听起来既主观又容易出问题,我担心那种做法可能被认为是"回扣"。


不过,我们确实能做一些实质性的事,我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是 —— 以身作则。我尽量做一个好的榜样:礼貌待人,积极帮人解决问题。你也知道,ET,我在推特、Reddit、Telegram 上都很活跃。只要我看到有人遇到问题、而我又知道答案,我都会尽快回复。以你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当然,我们的社区这些年也逐渐形成了一种"免疫系统"——毕竟确实有"骗钱跑路"的人。从某种角度说,这种警惕是有价值的,比如有人一上来就要钱,我们肯定不能马上信任。而且就像我之前说的,一个新人直接申请国库资金确实很难,对于新人来说,可能连 OpenGov 的流程都可能搞不定。但另一方面,我也看到社区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非常友善。他们真心欢迎新人,愿意指导、合作、帮他们成长。所以我认为,关键不是搞什么奖励机制,而是:


  • 自己做一个好榜样;

  • 主动拒绝与态度恶劣或破坏性的人合作。


要是去搞那种激励机制,反而像极了"极权系统"。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靠榜样的力量,让生态变得更温暖、更正向。


ET:说到底,其实就是"对人友善"这么简单。虽然我们都重视隐私和匿名性,但不得不说,有些人一旦躲在头像和匿名身份后,就容易变得刻薄。我一直觉得一个很好的原则是:如果你在现实中当面不会对别人说这句话,那你也不应该在网上说。


网络让人变了,很多人会在网上失去同理心。所以我觉得我们确实需要主动去欢迎新成员,无论他们是不是"加密原住民"。有时候我听到人说:"哦,这个人是 Web2 的。"我就会想,那太好了啊!让我们邀请他们进来,让他们开始用 Web3 的思维去看世界。多一个人理解 Web3,就是整个生态多一分力量。



我们不是挑选赢家,而是支持那些已经证明自己能赢的人


ET:我们快到时间了,不过在结束前我还有一个问题:Web3 基金会如何在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项目的情况下引导生态系统发展?


Bill:从历史上看,我们一直尽力保持中立,但这其实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毕竟有些团队的确很出色,他们做出了优质产品,用户喜欢、生态也受益;也有一些团队相对没那么成熟,产出不多,我们不希望做那种"我们喜欢 A 团队、不喜欢 B 团队"的事情。尤其在早期阶段,这种"偏向"会造成不公平。


不过话说回来,当一个团队已经证明了自己是成功的、靠谱的,那我们再去帮助他们、支持他们,就不是"挑选赢家",而是帮助那些已经赢了的人继续带动别人,这点很重要。


在治理方面,我们也保持谨慎。比如在投票时,我们一般不会第一个去投票。因为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如果某个提案一开始就是 99% 或 100% 支持,它往往就会一直保持这个趋势。势头是有影响力的,我们不想成为那个一开始就引导舆论方向的角色。当然,如果是明显的诈骗或紧急必要的情况,我们会例外。


但总体来说,我们的做法是:先观察社区方向 → 给出反馈 → 帮助那些已经被证明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团队。我觉得这不是"选赢家",而是扶持那些真正做出成绩的人,让他们反过来去帮助生态中更多的团队成长。



为什么 Polkadot 能够长久存在?


ET:对,一个团队证明了自己、又有清晰的路线图和愿景,那基金会适度支持他们前进是合理的。那我想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问题来收尾——你认为 Polkadot 为什么能在未来长期存在、保持竞争力?毕竟很多项目和基础设施出现得快、消失得也快。而 Polkadot 已经证明了自己有长期生命力。那从 5 年、15 年、甚至 50 年、100 年的视角看,你认为 Polkadot 为什么能一直坚挺下去?


Bill: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Polkadot 从一开始就为"长远"而设计。虽然我并不是最早加入 Polkadot 的人,但我在 2018 年 Web3 峰会上第一次听到 Gavin 的演讲,当时就被震撼到了。那时候我还在教计算机科学,对区块链的兴趣越来越强……


ET:抱歉,Bill,打断一下。我其实挺好奇的,大家总想知道,你当时看了 Web3 峰会的演讲后,具体是怎么做的?是会后去找 Gav 聊了,还是给基金会发了邮件?


Bill:哦,不不,我其实是在网上看的那场演讲。当时我在做一个项目,叫 QACC,全称是 Quality Analysis of Cryptocurrency Codebases(加密货币代码库质量分析)。这个项目会自动分析不同区块链项目的新代码提交,运行一系列自动化工具,最后给出软件质量评估。做这个项目需要对比很多技术,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 Substrate 的时候,整个人就被震撼了。


我当时心想:"哇,我居然能直接创建自己的区块链?"然后当我看到它支持无分叉升级,也就是说区块链的运行时逻辑(runtime)是存储在链上的,规则可以随时被更新、系统可以自我进化,那一刻我彻底被打动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感觉:"天啊,我一定要加入这个团队。"那段时间我也在考虑搬去欧洲,我之前去过瑞士旅游,后来发现 Web3 基金会总部就在那儿,就像命运安排好的一样,我给他们发了封邮件,他们刚好在招一个技术教育者(Technical Educator),于是我顺利入职,后来很快升为负责人。我 2018 年 10 月看到那场演讲,2019 年 1、2 月收到 offer,3 月就正式入职了,到现在已经待了挺久。


ET:哈哈,抱歉刚才跑题了一下,我就是很喜欢听大家的"入圈故事",每个人是怎么开始、怎么被吸引进这个生态的。好了,言归正传,你提到 Polkadot 是为长期发展而设计的。你在 2018 年看了 Gav 的演讲,那你觉得为什么 Polkadot 能够长久存在?


Bill:好的,刚才我提到的一些东西听起来挺技术的,比如"无分叉升级"、"链上存储运行时逻辑"等,但这些技术背后的真正意义是:Polkadot 能持续进化。而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进化的成果,我手上没有最新的具体数字,但上次统计时,整个生态系统已经有 1100 多次运行时升级。要知道,在别的链上,这每一次几乎都意味着一次"硬分叉"或"软分叉",那需要庞大的组织协调。而在 Polkadot 上,升级是常态。仅中继链就有大约 68、69 次升级,这还没算 Kusama 呢。


所以,Polkadot 从最初那种由 Web3 基金会"超级用户"控制的模式,逐步引入了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又升级为链上治理(On-chain Governance),后来又演化成 OpenGov 模式,一直在往去中心化的方向调整。


所以我认为 Polkadot 能长久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从一开始它就被设计成能长期存在。我虽然不是创始团队的一员,也没参与撰写 Polkadot 白皮书。但早在 2016 年,Gavin 等人就已经在思考:"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我们要保持灵活。"而大多数其他链的思路是:"我们已经找到最佳方案了,就这样做。"


Polkadot 的与众不同在于:从技术层面看,我们具备进化的能力;从社区层面看,我们拥有愿意进化的人。我们的社区里,有一群真正关心 Polkadot 的人,他们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持有者,更是心理上、情感上的参与者。他们希望 Polkadot 变得更好,会研究问题、提出改进、发起讨论。


Polkadot 的发展从来不只是 Parity,也不只是 Web3 基金会,而是整个社区在共同推动这个生态前进。所以,一边是"技术层面能灵活调整",一边是"社区愿意推动进化",这两点让我坚信 Polkadot 能长期存在,即使 10 年、15 年后 Polkadot 的样子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但它依然会存在。


ET:真是个好答案。灵活性确实是关键,毕竟没人能预测未来五年、十年会发生什么。说不定量子计算会让工作量证明(PoW)体系失效,或者在短时间内整个世界都可能焕然一新。


Bill:我们其实也在研究量子计算方面的内容呢。


ET:那又是一份值得看的 Web3 基金会研究报告了。对了,你今年会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参加 Sub0 大会吗?


Bill:很遗憾不能去。今年年初去过一次,但这次不会去了。


ET:嗯,从欧洲过去确实挺远的。不过提醒一下大家,Sub0 大会将在 11 月 14 日到 16 日举办,就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与 DevConnect 活动时间相邻,如果你已经在当地,千万别错过,我看过场地设计图,会非常精彩。



想更好融入生态?去参加一场线下的 Polkadot 活动吧


ET:最后一个小问题:您对观众有什么建议,让他们能更活跃地参与这个生态系统吗?


我先说我的建议把:多逛逛 Polkadot Forum,那里有很多深入的讨论,比社交媒体的碎片内容更有深度;还有一个我很喜欢的项目是 Attempts at Governance (AAG),每周四 UTC 时间 15:30 举行,你能从中了解社区对国库、项目方向的最新看法。所以参与论坛、关注 AAG。那你呢,Bill?


Bill:你刚提到 Sub0,我必须说那真是我最喜欢的大会之一,今年由 WebZero 团队主办,他们真的太棒了,之前在柏林的街区活动也非常精彩,他们的黑客松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我真的强烈推荐,这里聚集了众多优秀人才,你刚才提到,有时候在网上,新人可能会感到不太受欢迎,但在线下活动中,这种感觉完全不会有。大家都特别热情,乐于分享,而且真心相信 Polkadot 所代表的理念,也愿意在活动中分享知识。所以只要有机会,一定要去线下感受一下。


ET:太好了。谢谢你,Bill。今天内容涵盖得非常多,从资助计划的变动、DV 项目的调整,到你未来的工作重点、以及 Polkadot 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也许明年春天我们可以再来一场,这次对话真的太棒了,谢谢你!


原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KYN-_hqvk&t=227s


  • PolkaWorld Telegram 群:

    https://t.me/+z7BUktDraU1mNWE1

  • PolkaWorld Youtube 频道:

    https://www.youtube.com/c/PolkaWorld

  • PolkaWorld Twitter:

    @polkaworld_org


图片

更多内容


Web3 基金会:Polkadot 的未来,不只在技术突破,而在于让更多人真正使用 DOT、建设 DOT 经济!

当最强 EVM 遇上最强底层:Polkadot 2.0 正在重塑智能合约生态!

Kusama 资产中心迁移完成:REVM 即将上线,超级中心 Polkadot Hub 加载中!

图片

关注 PolkaWorld

发现 Web 3.0 时代新机遇


点个 "在看" 再走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国库还是基金会?Web3 基金会分享如何申请 Polkadot 资助!

资金只是起点,真正的关键是持续构建与信任! 加入 PolkaWorld 社区,共建 Web 3.0! 在 Polkadot 生态中,想要申请资金的团队常常面临一个关键抉择: 到底该申请 Treasury(国库资助)还是 Web3 Foundation(基金会 Grant)? ...